为什么说司马懿才是三国最后的赢家呢?

2025-04-24 14:10: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生活中,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正是通过自己的韬晦之术于危机中全身,最后夺权,成就了一番事业。

对于司马懿的印象,人们似乎更多关注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军事斗争。的确,司马懿是个军事奇才,三国时能与诸葛亮一较长短之人,非他莫属。

不过,司马懿更是一个谋略家,他有智谋、善分析、能忍辱、可伏藏,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是故,有人称司马懿为三国时的隐帝,这个称谓看似有些贬义,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死,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由于曹爽资历、声望、经验、才干均远不如司马懿,所以他还不得不倚重司马懿,对司马懿以长辈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问,不敢独断专行,二人关系还算和睦。

当时,曹爽门下有门客五百人,其中毕轨、何晏、邓扬、丁谧等常在曹爽周围,为他出谋划策。他们不断向曹爽进言,认为司马懿对皇室是潜在的威胁,不可对他太过信任。

曹爽遂于景初三年二月说服魏帝下诏,说司马懿德高望重,理应位至极品,把他从太尉擢升为太傅。这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其结果是使司马懿的兵权被剥夺。以后尚书奏事,均先经过曹爽大权遂为其所独揽。接下来,曹爽又将其三个弟弟和自己的心腹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执掌实权。朝中要职,全为曹爽之党控制,一时曹爽权倾朝野。

对于曹爽及其党羽的夺权之举,司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但他并未一怒而起。

司马懿洞察形势,认为自己当时处于不利地位,曹爽身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却为外姓,是曹氏政权猜忌防范的对象,不可马上采取过激的对抗行动。

于是,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声势,司马懿以退为守,把政权拱手让给曹爽,并以年老病弱为由,不问政事。这使得曹爽逐渐放松政治警惕,自以为大权在握,可以放心地寻欢作乐、纵情声色。

但是曹爽一直对司马懿的病有些怀疑,想一探究竟。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懿辞别,乘机伺察司马懿生病的真相。

回答2:

因为司马懿最后篡取了曹魏政权,他的司马氏最后成了天下的主人。

回答3:

因为司马懿最终成功的篡夺了魏国的政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果实,之后他的儿子成功建立晋朝

回答4:

司马懿是个军事家政治家

回答5:

因为曹魏结束了乱世,而司马懿直接把曹魏家族给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