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撂荒的情况,在以后会如何解决?

2025-04-25 09:56:4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农村土地撂荒的情况,在以后会加强制度的帮扶,规范化土地的流转。

1、加强扶持政策,正确引导村民复垦撂荒地

在《意见》中,清晰提出要加强扶持政策,正确引导村民复垦撂荒地。充分发挥政策方针作用,释放报价信号,完善补助制度,完善保险政策,增加创业扶持,提升栽种比较经济效益。

现阶段,补助方面已经施行了多种制度,当中明文规定中提及:要不断提升农业补贴效率,重点扶持粮食作物适当规模经营和农用地地力维护,坚持和完善粮食作物最低市场价制度,主动贯彻玉米大豆经营者补助等各项政策,稳定村民种粮收入。其次还要增加农业保险扶持强度等等。

一开始也说了,村民抛荒关键还是收入无法维系整个家庭的生活,因此从多个方面下手提升栽种经济效益是头等大事。

2、规范化土地流转,促使撂荒地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好时机,大家入城打工了也不必担心家里的地荒废,可以流转出去,可是难的是大家消息的不对称,需要地的找不着地,想流转地的又流转不出去。

因此条文也提出要规范化土地流转,促使撂荒地规模经营。完善乡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面和产权交易市面,正确引导长期性外出务工、家里无劳力的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引导流转两方将避免农用地撂荒要求列入流转协议内容。

国家是激励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将这种抛荒土地和分离土地资源聚集起来发展规模经营的,而且在农业发展变革中,国家也在主动更改,在帮扶方面将逐渐向着规模化栽种人群角度进行倾斜。

3、将具有条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

只有改进了土地栽种条件,从而才可以提升土地的栽种经济效益。

回答2:

“要想变无人耕种为有人耕种,就要创新农业模式。一是在农村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制度,让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形成最优组合并有效运行,提升最佳经济效益,吸引农民留在农村。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实现大户带动散户、大户带动全村的目标。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源、公路以及耕地的改造,使其适宜机械化耕作,提高农业效益。四是政府加大产业引导以及相关补助,提高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五是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对撂荒土地进行合理改造、综合整治,发挥其最大作用。

回答3:

我认为可以根据当地的政策背景做出改变,可以将土地承包出去,也有可能会被村委会回收,会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回答4:

农村以后的土地会进行集中的管理,有一部分人进行承包,其他人给这些人打工,按照每天或者每月支取一定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