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饮食是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出门寻找美食成为一种“奢望”。然而随着外卖平台的出现,不用出门,只要拿出手机轻轻一划,就可以吃遍全城美食。可以说外卖是“懒人们”的福音了。
为了争夺外卖市场,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个巨头打得不可开交。很多人认为饿了么能够与美团竞争,是因为背靠阿里巴巴。但饿了么并不是马云一手创办的,而是一个年轻人以66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马云。这个人就是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
张旭豪的风雨“外卖”路
张旭豪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也学到了许多经商的知识。2008年时,还没有专门的餐饮外送平台,订餐还需要打电话,十分麻烦。张旭豪敏锐地嗅到了餐饮外送的商机,于是他和舍友们决定开发网络订餐系统,也就是饿了么。
创业之初,几个人东拼西凑,甚至把学费搭上,才把启动资金凑齐。后来他们谈下了一家餐饮店的外卖业务,用来“打头阵”。但是由于资金不足,雇不起人手,张旭豪和舍友们经常“轮番上阵”,骑着小电驴满大街的送外卖。一连轮转几个月,基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饿了么慢慢地积累信誉和人气,业务开始多了起来。在当时的创业大潮下,饿了么作为一家较为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公司,也开始引起了许多投资行业大佬的注意。
饿了么迎来机遇和挑战
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兴起,张旭豪便抓住了这一机遇,在移动端添加了外卖平台。由于点餐更加方便,很快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饿了么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智能手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对手。同年,观望许久的美团开始进军外卖市场。美团外卖的“来势汹汹”,让张旭豪这个年轻的团队毫无招架之力。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业绩也开始出现了下滑。
为了抢回市场,张旭豪团队也四处奔波寻找新的融资。2015年8月,中信产业基金和华联股份给饿了么投下了6.3亿美元融资。有了新的融资,饿了么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到了2017年,饿了么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用户量高达2.6亿,员工规模扩大到了15000多人。
2018年,就当所有人以为张旭豪会带领饿了么团队,走向新的征程时,张旭豪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将饿了么以66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阿里巴巴。
对此,饿了么的其他合伙人大为不解,但张旭东认为他们的团队还太年轻,管理经验跟不上饿了么的快速发展,而且面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美团,饿了么需要管理经验丰富和资金雄厚的团队。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阿里巴巴也没有“辜负”张旭豪的期望。2020年11月,阿里巴巴发布的9月份季度业绩显示,饿了么口碑营业收入达到了88.39亿元,同比增长29%,日均付费会员数量同比增长45%。不仅如此,其业务范围还扩大到生鲜、杂货和鲜花等多个品类。事实证明张旭豪当初的决定没有错,如今,饿了么得到了稳健而快速的发展。
而张旭豪在卖掉饿了么之后,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留在了饿了么继续担任董事长,与其他合伙人一起继续守护饿了么成长。2020年11月,年仅35岁的张旭豪以55亿元财富位列白手起家富豪榜第34位。
张旭豪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一路拼搏到今天的成绩也是不容易。当面对强大的对手,张旭豪审时度势,将饿了么“交付”给更为强大的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