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铁路下一步怎么做

2025-04-28 04:48: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对立又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决议》指出:“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的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说社会效益,是指文化产品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对此,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第3卷第145页)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文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必须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是由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文化产品属于精神和,它并不是象物质产品那样为了交换而生产,创造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交换,也不能象物质产品那样准确地计算出,并能够实现,其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来实现并与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无关。而文化产品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法精确计算,也无法实现普遍的真正的等价交换,其使用价值的实现形式是精神和知识,这就必然受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和制约。这说明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来源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和知识。文化产品这种特殊属性要求人们切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要时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要求人们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时,要后者服从前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对立又统一。好的文艺作品,越受群众欢迎,经济效益就好,社会效益也大,这样两者就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但近些年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人们思想文化素质滑坡,使两者关系呈现对立状态。有些水平高雅、格调上乘的作品,社会效益很高,但观众和读者并不多,其经济效益显然很低。有些作品思想性很差,审美价值低,其社会效益很不好,反而有害,但经济效益却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牺牲社会效益去追求经济效益,而要坚持社会效益为主,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在两者关系中除了坚持这种服从外,还要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把两者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文艺产品必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它就要进入市场,就要讲经济效益。基于此,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法统一,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前面已有“社会主义”四个字,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讲社会效益,市场经济机制要求讲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求两者的统一,又是两者统一的基础。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对社会效益好,但经济效益差的,要大力扶持;对经济效益好,但社会效益差的,必须坚持取缔。这就要求人们生产和创作既有较好社会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两者有机统一的好作品,使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