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戈与兵器有关。
说文解字:戈,平头的戟类兵器。字形采用“弋”作边旁,“一”表示横击。字形像戈的形状。所有与弋相关的字,都采用“弋”作边旁。
古人称锋的树杈为“干”,称棍棒加锋刃为“戈”。
含有“戈”的字: 戏 、戌、 戎 、戍、或、 戗 、戕 、戋、战、戙等。
字形来源:
戈,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勾刃兵器之形。隶定字形从弋,从丿,会意。"弋"指"巡逻中的戈",即"游戈"。
"丿"是具有否定含义的特殊符号,意思相当于"不"。"弋"与"丿"联合起来表示"不在巡逻状态的戈",即指"静止状态的戈"、"竖立状态的戈"。
本义:作为主战装备和进攻性武器的勾兵,一种曲头兵器。
中国古代商朝至战国时期的典型进攻性兵器是曲头的"戈",从秦代开始戈逐渐被戟和矛所取代,西方古代的典型进攻性兵器是直头的"矛"。
这种主战兵器的差别是由军阵作战方式决定的。在方阵进攻时,战车部队正面出击,高速闯入敌阵,站在车上的戈兵借助车势用戈头"收割"车边敌人的头颅,就像镰刀一样。
【弓部,矢部,戈部,矛部,这四部的字,一般都和兵器有关。】
例如:
彊(强),本指弓强(有力)。杜甫诗:“挽弓当挽强,”用的是本义。但是《说文》彊、强分为二字,强从虫,弘声,在虫部,本义是蚚(qí,米谷中的小黑虫)。
引,本义是拉弓。
张,弛,本义是弓弦的紧张和松弛。
弯是动词,表示弯弓。
弹,本义是发射弹丸。《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矫,本义是“揉箭箝”(用来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矫枉,矫正。
戚,本义是大斧。《说文》入戉部,戉字从戈。
矜,本义是矛柄。贾谊《过秦论上》:“鉏耰棘矜。”
刀部,斤部,这两部多数是动词,表示刀斧(斤)的动作。刀部有切、刻、剖、剥等;斤都有斫、斲、断等。注意:形容词利字从刀,因为它的本义是锐利。《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