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

2025-04-24 17:29: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古代皇位传承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赵光义是兄终弟及不合祖制。如果有赵匡胤的传位诏书, 也就没问题了,可是没有,只有一个被称为金匮之盟的盟约,而且,这个盟约是杜太后和赵匡胤定的,赵匡胤可以履约,也可以违约,因为选择接班人第一责任人是皇帝自己,不是太后。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本来合法性就存疑,赵匡胤和赵光义喝了一顿酒后,赵匡胤暴病而亡,接着赵光义就继位当了皇帝,不久从宫中传出斧声烛影之说,很多人怀疑赵光义弑兄篡位,所以,赵光义根本解释不清。

刚刚皇帝的赵光义,位子不稳,他给弟弟赵廷美封王,并安排他当开封府尹,这是皇帝接班人的标配,他严然是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要兄终弟及,让赵廷美接班。这其实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合法性,采取的缓兵之计。

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还用了另外一招,就是神化。他组织文人编书,把神化故事写在书里,来证明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其中有一个故事,说杜太后年轻的时候,用挑子挑着两个孩子逃难,路上碰见一道士。道士说,“莫道当今无真主,两个天子一担挑。”这两个孩子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写这故事无非就是证明赵光义是真龙天子,进而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

赵光义当了几年皇帝后,认为自己的皇位坐稳了,同时也是为了摆脱赵匡胤的阴影,证明自己不比赵匡胤差,于是发兵攻打辽国,以期收回燕云十六州。结果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赵光义逃跑,前线将领以为皇帝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拥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当皇帝。后来得到了赵光义的消息,拥立之事便不了了之。但这事对赵光义触动很大,如果是立他的弟弟赵廷美也就罢了,可拥立的偏偏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这说明一些人对兄终弟及的赵光义,皇位得到的合法性并不认可。

为了解决皇位合法性问题,赵光义还专门找来他曾经的政敌赵普。赵普帮他找到了金匮之盟的盟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赵光义知道,金匮之盟的盟约并不足以证明其得位合法性。比盟约更有效的是封禅,赵光义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因为他封禅资格不太够,于是他让丞相,私下里组织民众和官员请愿,要求他封禅。结果因为皇宫失火,古人认为这是天怨降灾,不祥,封禅之事最终流产。

赵光义证明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

回答2:

在古代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应该是儿子继承皇位,但是赵光义却继承了哥哥的皇位。这个难免会有人猜忌,所以他要证明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