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头脑确实不错的。有头脑捡军火制造厂,也是一种本事,但是他这个事实是买的。但是这个军火制造厂在清政府里还是最后让八国联军进来了。
这个军工厂其实不是自己成立的,而是从洋人那里买下来的,从一个纯外资工厂变成清政府所有,还经历了一段插曲。虽然厂子归朝廷所有了,但是造武器的机器、技术等等都还是洋人的,毕竟那时候也没这文化水平直接就能造。除了买设备买技术,连武器用的钢铁都得靠买洋人的。这笔投资非常大,但是也没办法。
在清政府军火外购初期,英、法两国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英国几乎垄断了舰船采购。此时德国刚刚完成国家统一,没有精力和实力参与竞争。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德国商人就已经开始注意中国这个巨大的军火市场。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11月科隆商会关于对华贸易所采取立场的文件中,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德国在很多方面可以参与竞争,军火就是其中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德国军械进入中国市场,但未能产生广泛影响。1879年(光绪五年),英国对中国禁运军火,清政府转而求诸德国。德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借助中国驻德公使的帮助,很快取得巨额订单。
因为这个军火制造厂是以前的人留下来的,所以才被清政府白捡了。
清政府的商业头脑真不错,之所以“白捡了”军火制造厂,其实是有阴谋的。
这个白捡的军火制造厂就是江南制造总局,因为当时美国人曾经开价十万两白银,但是因为这个厂一直被其他的外国人所排斥,所以最终被清政府四万两白银的价格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