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人不一定是双性人,但是双性人一定是中性人是吗?

2025-02-25 13:27: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双性化,源自美国心理学家Bem,他将人的气质氛围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男性化就是指传统的刻板男性印象,比如果敢、竞争、攻击性、不够温柔细腻,而女性化就是传统的刻板女性印象,比如温柔、感性、关心他人、害怕压力和竞争等。我们看,传统的男女印象中,对每一种性别的评价都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整体上男性气质在职场,获得了更多正面的评价。

所以一段时间,很多女性为了在职场得到认可,会出现“去女性化”的行为选择,也就是去掉传统的女性气质,模仿男性气质的果敢、勇气、甚至是攻击性(比如我之前写的,我的女上司砸了人家办公室)。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段:我会跟人强调,也会自己强调,我就是女汉子,我和那些娇滴滴的女生不在一个阵营,甚至在聊天的时候说“我从小被我爸妈当男孩子养大的”。

我认为,这种刻意的去女性化和模仿男性,也是一种迷失。所以我不推荐。

但是我们也听过一种论调,就是放大女性化,通过示弱来获得照顾。对此我更加不同意,因为职场上,交付工作是基本逻辑。如果你自己工作能力不行,指望别人照顾,那是走不远的。

所以单一性别气质模式,在职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双性化,即有男性气质的行动力,也有女性气质的亲和力。这里我提倡的双性化与中性化是不同——

百度百科对中性化的定义是:中性化仅仅只能用来形容着装打扮,中性化颠覆了传统审美,创造了新的审美,比如男性的阴柔女性的刚强。

双性化,百度百科的定义是: 兼有男性化与女性化的气质。概括来讲,就是同时具有行动力和亲和力的人。而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 双性化者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更多的职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