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
外表如金似玉,内里却是一团烂棉絮。比喻徒有其表,名实不符。
金、玉比喻华美的事物,败絮指烂棉花。
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读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出处: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明初年的大臣刘基,字伯温,元代末年中过进士,担任过一些小官。
后来,他劝说朱元璋脱离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建立的政权,独树一帜。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近义词: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华而不实 huá ér bù shí
释义:比喻虚有漂亮的外表;无实际内容。多用于好看;不实在的作法、作风;也用于徒有外表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出处: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徒有其表 tú yǒu qí biǎo
释义: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出处: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成,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成语 :一无是处
发音: yī wú shì chù
近义词: 一无可取、百无一是。
反义词 :十全十美、白璧无瑕、勿庸置疑、无疵可指。
意思: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出处:
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例句: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
语法: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宾语;含贬义,指没有一点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