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在家庭教育中:
如果小孩的行为不符合要求,可以取消他的某些权利,如不准他玩、不准他参与某项活动等——这是实施负惩罚;当他的行为符合要求时恢复他之前丧失的权利——这是实施正强化。
如果小孩容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这时可以结合惩罚和负强化培养一种替代行为,例如,先教导他实施好的行为,这时小孩有两种选择,当他表现不好的行为时给予像打屁股之类的惩罚,而表现良好行为时,不仅可以避免惩罚——负强化,还可以获得奖励——正强化。
2、在企业管理中:
有些企业在绩效反馈过程中,让那些绩效差的人在员工大会上检查自己的不足——这实际是一种惩罚,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得到了负强化;有些企业让绩效好的人在员工大会上谈成功的体会,给予表彰——正强化,而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就受到了负惩罚。
这里的负惩罚给员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因而与正惩罚相比,人们更乐于接受负惩罚。在运用正惩罚的时候必须指明正确的行为,这时才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使用“负强化”的注意事项:
(1)必须与惩罚配合起来使用。
没有相应的简单明确的惩罚措施,孩子逃避惩罚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也就不可能形成负强化。
(2)必须应用于良好行为的建立。
负强化和惩罚同样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使个体表现良好行为,以避免厌恶的刺激;同时还使犯错者改过自新,表现出良好行为。因此,负强化主要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出现或维持。
(3)负强化如果想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情况下。
无论任何时候,惩罚都是一致的,而且对待任何同学都是一样的,对待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出现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4)负强化同时要求具有及时性,但孩子行为改善,不能在间隔一段时间后才给予撤销相应的惩罚。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能够及时执行既订处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不良行为”与“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负强化
负强化的例子: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理解
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 ThyerLaura和L.Myers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