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会盛行(在汉朝,唐朝)

2025-04-25 00:52: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佛教的传播在中国有一个发展过程,并非在汉朝就盛行. 从历史上看,佛教约从公元1世纪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吴,两晋到南北朝,是翻译佛教经典和研究阶段.到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徒通过对印度佛教的吸收消化,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特别在佛教教理的组织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形成了八个重要宗派.一般学者认为,八个宗派中的禅宗把佛教推向发展的最高阶段.到明朝中叶,佛教开始了世俗化,佛教向民间发展,这是佛教的世俗化阶段. 大体上说,从盛行的角度看佛教,佛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应该是禅宗的六祖惠能时期,在那个时候最辉煌.但论起佛教普及程度和信仰人数,应该是明朝中叶以后.由于佛教的世俗化,使信仰佛教的人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关于佛教在中国可以传播的原因,在学术界有两个比较一致的观点: 第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神道设教的认识决定中国社会对任何宗教都不排斥.因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没有障碍.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宗教的作用只限于教化民众,而不像是西方社会把宗教作为统治的基础.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宗教连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的这种地位都没有达到.中国在历史上没有宗教战争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比较低,是造成佛教广泛传播或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佛教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补充 一个社会对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需要给出完整的指导方案.在人生的初期要提倡为社会服务,这就是所谓入世.而在人生的晚期,在人面对死亡时,也要给出指导,提供相应的精神上的终极关怀.这就是所谓的出世.如果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中只有入世没有出世,这个社会不稳定.如果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中只有出世没有入世,这个社会死气沉沉.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没有解决出世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人在死亡问题上所需要的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中国传统思想没有给出妥善的办法. 因此,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关于解决中国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需要的方案,弥补了中国传统思想在这个方面的缺陷.这样佛教就被中国接受并盛行起来.佛教在中国盛行的原因就是上面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