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2025-05-02 10:40: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13村,人们异口同声地传说着地震后“小许为村民们免费磨面”的事。记者随村党支部书记阿不拉·艾买提一起走进了“小许”一间唯一没有倒塌的磨坊。屋子里有几个农民在帮着一位身着汉族服装的老人,在忙碌磨坊里的活计,你来我往,配合默契,就像一家人似的。
当支部书记亲切地叫了一声“小许”时,老人立马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寒暄中得知这位叫作“小许”的老人已经有62岁了,真实姓名叫许向国,是当地的第二代汉族农民。1960年,随父母逃荒到琼库尔恰克乡落户,不久父母相继辞世,当年徐向国还是不满20岁的毛头小伙。因此,村里人都叫他“小许”,并帮扶他成了家。一晃40多年过去,人们已记不得他还有一个叫“许向国”的名字,习惯地叫他“小许”直到如今。地震震倒了“小许”家的四间房子,没有倒塌的磨坊是租用村委会砖砌的老办公室。“2·24”震灾发生后,除去断电停了3天,后来的日子“小许”的磨坊昼夜转动,为受灾的乡亲们免费磨面。记者和这位在维吾尔族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拉话时,他很自然地说:“自家人受了灾难,还分什么你我哩,只要小钢磨能转,兄弟们就不会没有面粉吃。”
阿拉根乡一村的赵兴安夫妇,是2000年来此地安家的山东菜农。他承包的四座大棚,除种菜外,每年春天都要培育一批瓜苗提供给村里的瓜农。今年他又种下了8万株西瓜和12万株甜瓜苗。“2·24”地震,他家倒塌了两座温棚,泥土掩埋了刚发出生长叶的瓜苗;另两座大棚墙裂膜破,急需整修。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赵家两口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他犯愁时村里的乡亲们赶来了。七手八脚,撑起了倒塌的棚顶,更换了撕裂的棚膜,又细心地将压在瓜苗上的泥土清洗干净。赵兴安见到记者时,再三要求把兄弟民族同胞们帮他救灾的事传向社会,传到老家山东,让远方的亲人们放心。
记者在赵兴安家的温棚里看到,灾后余生的瓜苗已渡过了劫难,油绿的叶片像展翅欲飞的小鸟,只待春寒过后,便可在希望的田野里开花结果,为灾后重建家园的农民送上第一个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