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纳税人明明白白申报
1、必须走出纳税宣传的误区。当前充斥媒体、宣传渠道的税收宣传往往凸现一个主题:“你交税了吗?”这样的主题可以起到警醒、提示的作用,但对那些本就对纳税有抵触心理的人来说却可能会产生反作用,他们往往会问:“我为什么要交税”、“我交了税有什么好处”?因此,税收宣传的重点应从以往侧重宣传纳税人义务转为宣传纳税人的权利,让纳税人逐渐对纳税申报的权利义务清晰、明白,这对于消除纳税人对纳税的抵触心理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2、提升公共财政支出透明度。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才是提高公众税法遵从度的内在驱动机制。税收收入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平性、透明度对纳税遵从行为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虽然以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幅增长,但与公众有切身关系的公共福利,读书贵、看病贵、买房贵等民生问题依然严峻,就会降低公众的“税法遵从度”。
(二)让纳税人安安心心申报
1、纳税信用制度与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并重。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将个人纳税信用与个人社会保障相联系,如依法纳税的公民,可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让合法纳税的公民不仅获得社会的尊重,也能因诚信纳税获得实利。
2、举报奖励机制与执法监督机制并举。要想彻底查清高收入个人的所有收入来源,仅靠税务机关的孤军奋战成本大且费时费力,若能通过网络举报等安全便捷的方式鼓励群众举报揭发,同时在充分考虑举报人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举报奖励标准,并实行专人受理举报,切实为举报人保密。另外,应加大对税务人员执法违法的追究力度,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和检察机关对执法机关的监督作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让民众放心、安心。
3、部分应税项目实行预征机制减少偷漏税。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通常是采取先预征后汇算清缴的方式,平时也是采取代扣代缴的方式笼统扣缴,到第二年申报的时候对个人获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在扣除赡养纳税人本人及其家属生计费用和其他必要成本费用后,实行多退少补。
4、税务局要切实为纳税人的信息保密。按照税法规定,税务机关有保护纳税人的个人信息不致泄露的义务。要消除纳税人“怕露富”的心理,各级地税机关在要求纳税人进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同时,必须对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安全采取必要的保密防范措施,制定详细的保密制度,如设专门的申报厅(办公室),由专人受理等,对税务人员的泄密行为要严格查处并向纳税人通报,使纳税人申报纳税及进行涉税举报“心安理得”。
(三)让纳税人规规矩矩申报
1、完善收入监控体系,攻克纳税人的侥幸心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体系已初具规模,税务机关可以将扣缴义务人和代征单位报送的信息与个人申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和分析,但在个人收入情况较复杂且现实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纳税人收入实施有效的监管仍有较大难度。因此,可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收入监控体系。
2、提高个人纳税信用作用,加强诚信纳税心理攻势。我国目前尚未实现个人纳税记录与诚信记录及社会评价的统一,逃税人得到的社会惩戒很少,而诚信纳税人也未能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若能够实行“纳税瑕疵记录”,将纳税人不诚信纳税的行为记录在案并传递给银行、劳动部门等,一旦有记录者需要到税局开完税证明,税务部门不仅可拒开,还将追究其纳税问题的责任,而纳税人一旦出现偷税行为,以后找工作、向银行贷款、购房等,都有可能会因信用问题而遭到拒绝,增加其心理压力。
3、加大税收处罚力度,增加纳税不遵从成本。有些人之所以选择不遵从,并不在于这些纳税人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在于不遵从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存在着诱人的差额,因此,严厉的法律惩罚必不可少。
(四)让纳税人轻轻松松申报
高水平的服务并不必然导致高水平的遵从,但是高水平的遵从必然要求高质量的服务。完善的纳税服务对税收遵从的正面影响不容忽视。
1、加强自行纳税申报操作指引。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帮助纳税人知晓全年收入情况的体制。一方面,将纳税人的收入信息集中起来,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个人收入信息网络;另一方面,根据纳税申报的要求和规定,分项目分条款地向纳税人解释、说明,要提早告诉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需要准备、具备什么资料,平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纳税人要保留好个人收入、扣缴税额等涉税信息的凭据,如单位工资单、银行结息单或完税证明等,使纳税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了解自行申报的每一个细节。
2、建立健全纳税援助制度。一个成熟的“征管市场”,一定有税务代理人忙碌的身影。税务代理业务在发达国家极为普遍与繁荣。在美国有接近一亿的纳税人,95%以上的个人都是委托税务代理机构申报纳税的,据统计美国仅业余报税师就有数十万之多,他们平时都从事别的职业,只是在每年的报税季节替客户报税。
3、条件成熟时,向纳税人开放以个人纳税编码登陆查询的网络。纳税人的收入信息从各部门汇集到税务部门后,经计算机后台计算处理后,自动生成“是否达到12万自行申报”等信息,在每年自行申报期间自动弹出,免去纳税人分类计算所得的复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