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是真心还是假意,要怎么看待?

怎么看待汉武帝这个行为?
2025-04-26 09:29: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轮台诏》下于征和四年,来龙去脉可见于《汉书·西域传下》。

汉武帝晚年有没有对执政期间,连年劳扰天下苍生表示过悔意?一直到当代,很多历史学家对于汉武帝晚年登泰山,在臣下面前坦言“罪己”,随后颁发“轮台之诏”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正因为此,汉武帝的历史形象似乎变得更为高大。“朝闻道夕死可矣”,试想哪个皇帝会对臣下坦承自己“向时愚惑”、“所为狂悖”?


史家认定汉武帝晚年“罪己”认错,十分不合逻辑,与“轮台之诏”颁布前汉武帝仍然执迷于求仙的举动,更显矛盾。汉武帝“罪己”之说,在《史记》、《汉书》、《盐铁论》中也找不到记载,仅存于千余年后的《通鉴》。历史上,汉武帝的托孤诸臣,如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事实上都延续了武帝方针,并没有出现改弦易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帝“罪己”说的可信度不高。有趣的是,正是从赵宋王朝起,历代文人官僚才开始热衷援引汉武帝“罪己”说,用以劝谏帝王止戈收兵,与民休息,当然也不要进行一些挑战利益集团的激进改革。而这种观点恰恰就是《通鉴》作者司马光的核心政治观点。司马光奏请宋帝废除王安石新法时,就将王安石新法中的富国强兵政策,与汉武帝敛财于民、用兵于外和为一谈,“要是汉武帝自己能够翻然悔悟,一改前非,那样会更符合司马光的心意”。


由于长年的四处征战,百姓已经是民怨四起,武帝这才意识到太子生前决策的正确,于是便下令颁布《轮台罪己诏》,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任命太子亲信田千秋为丞相,封为富民侯。

回答2:

个人认为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在今天这个社会,掌权者高傲的头颅都很少低下来,鲜有向群众表示歉意和忏悔的姿态,更别说封建皇权时代,皇帝亲自向天下子民忏悔,且还是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雄主。

回答3:

罪己诏肯定包含了刘彻的真心悔意,毕竟他在对付匈奴、派人去海外求取长生不老药、宠信江充等事情上都犯了大错,甚至导致了伤亡惨重巫蛊之乱,作为一国之君,刘彻肯定也很痛心的。

回答4:

帝王的面子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帝王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就是正确的,既然下了罪己诏应该是逼不得已,只能说真心比较少。

回答5:

估计大部分应该是真心的吧,毕竟无论怎么说,一个帝王敢于承认自己有错,这都是很让人敬佩的一件事情,所以应该是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