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在重庆。淄阳淄阳,即今天的河南濮阳。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地区交界,东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市相望,西临安阳市,南接新乡市。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330万,辖1区5县,78个乡(镇),2927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
淄阳
所属地区
河南濮阳
面积
4271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唐兀公碑、程庄遗址
历史沿革
濮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公元前2513年,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部族的活动中心,时称“帝丘”。随着历史的演进,曾几度易名。夏称昆吾国,春秋称卫都,亦称“五鹿城”,秦灭卫后,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更名为“濮阳”,宋代称“澶州”,金代称“开州”,民国伊始,复名濮阳。这里素有“古战场”之称,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均发生在这里。濮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诞生和培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如我国的文学家仓颉,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政治家、军事家商鞅、吴起,天文学家僧一行,元曲大家宫天挺等。这里又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代史上,濮阳是波及全国的天理教起义、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发起地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濮阳是我党最早的活动地区和革命根据地之一。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杨得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组织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
自然地理
濮阳市是1983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辖市,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现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市区5县1区,总面积4266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横跨黄河、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大平原,介于东经114°52′~116°05′,北纬35°20′~36°12′23″之间。南临黄河,北濒卫漳,东枕岱岳,西揽太行。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中后部,属黄(河)卫(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貌简单,地势起伏变化甚微,一般海拔44.5~61.8米,自西南向东北沿黄河略有倾斜,整个区域可分为黄河故道平原区、黄河泛滥低缓平原区和河谷平原区三种类型,其地貌特征为平地、洼地、沙丘、沟河相间,其中,平地占70%、洼地占20%、沙丘占7%、水域占3%。
自然环境
地势属黄卫河冲积平原、较平坦,一般海拔44.5--61.8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卫河、金堤河、马郏河、潴龙河等,河流均西南至东北流向。年平均气温13.1--14,年平均降水量584.5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10--220天。
经济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12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8.66亿元,第二产业67.08亿元,第三产业26.7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4元.现有耕地37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森林覆盖率为14.5%;主要树种有毛白杨、柳树、桐树、槐树、柏树等。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其中石油地质储量6.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95亿立方米,为我国中部较早发现并开发的大型油气之一。主要中药材有金银花、枸杞等;土特产有枣花蜜、薄荷油等。
交通状况
境内公路总里程161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7.7公里。有国道106线穿过,省道6条,全长166公里,县乡道全长989公里,专用路385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03公里;睛雨通车里程1574公里;桥梁211座8272延米,其中:大中桥梁55座5625延米;所有乡(镇)公路睛雨畅通,2319个村通汽车。东北角有京九铁路通过,设有台前火车站。地方铁路汤台线境内长99公里,穿濮阳市区、濮阳县、范县、台前。境内黄河通航上自濮阳县入境,下至台前县张庄出境,通航里程108公里,通航水深1米以下,以渡运为主。年客运量2154万人,货运量960万吨,旅客周转量104406万人公里,货场周转量135019万吨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28881辆。辖内有邮电局、所126处,电报电路14路,长话电路982路,年邮电业务总量8006.53万元。
交通规划到2010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980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65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69.8公里。市到县、县到乡、城区环城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到乡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村村通油路。
名胜古迹
淄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6处:主要有宋、辽澶渊之盟所遗的回銮碑、唐兀公碑、程庄遗址(梁庄乡咸城村西)、春秋名邑戚城遗址(市区建设路南)、马庄遗址、铁丘遗址、普照寺大雄宝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党委暨兵工厂旧址、晋冀鲁豫解放军孙口渡河处。濮阳县发掘出的“中华第一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造型精美的龙的图形,对探讨原始社会起源及发展有重要学术价值。
淄阳
淄阳河
淄阳河 历史上叫岳石河,上游有中淄阳河(高望山河)和南淄阳河(羞鱼河),于北城戈庄和南城戈庄附近与其汇流,右岸有小泥河和小辽河汇入,原流域面积267.6平方公里。1949年和1955年两次疏浚、培堤。1965年开挖泽河,在灰埠公社下刘家村南将淄阳河截断,泽河以上长37公里,流域面积245平方公里。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有186.1平方公里为淄阳河流域面积,入泽河。余者由小辽河和其它小河沟直接入泽河,不再归淄阳河流域。泽河以下7公里,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河水顺故道注入北胶莱河。该河上游,两岸多高山,河谷狭窄,窄者2—5米,比降为4.5‰。河床多为砾石,流向东南西北,呈弧形蛇行于山谷之中。汛期水势汹涌,暴涨暴落,汛后水位迅速下降,甚至断流。团石子村以下至南淄阳河口(城戈庄)为中游,是丘陵、平原交接地段,主河滩地不明显,河床开阔平坦,质地为中砂,比降为2.5‰。两岸堤防断续,流向东西,河道弯曲,呈“S”形,以长乐乡河崖王家村南最为突出。南淄阳河口以下为下游,河道完全进入平原。此段1957年经人工开挖治理,河道顺直,两岸有堤防,河床质地为细砂或中砂,平均比降为0.8‰,流向东西,河床淤高,行洪能力较差,沿河两岸积水不易排除。1965年汛期发生决口后,平行于淄阳河左岸开挖了沙河刘兹河,右岸开挖了郑家庄后沟。
该河上游建中型水库2座(大泽山、淄阳),小(二)型水库5座(谭家奋2、南昌村、北台、秦姑庵)。
中淄阳河 是淄阳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杨乡茶山西麓,流经西崖刘家、二甲、高望山、芦家、辛旺,在孙家村北与南淄阳河汇流,于北城戈庄村前注入淄阳河。现长13.5公里,流域面积39.5平方公里。该河为山洪河道,河身狭窄多弯,比降大,水流急。上洲建小(一)型水库1座(茶山),小(二)型水库3座(二甲、仉家寨、高望山)。
南淄阳河 是淄阳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青杨乡夹板山西麓,流经董家庄、国家埠、羞鱼、皂河、淄阳张家、南岔河,于孙家村南注入中淄阳河,长12公里。上游建小(二)型水库2座(东羞鱼、皂河),塘坝2座(燕窝、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