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神经炎如何治疗?

请提供一些比较可靠、准确的信息。谢谢!
2025-02-25 00:59: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面神经炎是面神经管内段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造成病侧面部肌肉瘫痪和口眼歪斜的一种急性周围神经疾病。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受风的经过。少数患者于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以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另一侧,流涎、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甚至说话不清以及眼不能闭合,不能做皱额纹,鼓颊等动作作为临床特点,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时,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同时,可伴有舌前1/3味觉障碍,少数病人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选用药浴疗法时,可用薄荷、艾叶、荆芥、前胡各15克,加水1500毫升煎煮,药水煎沸后用布遮盖头面部,让热气熏患侧面部十分钟左右,以汗出为度,待水降温后再用药水洗患侧头面部3分钟,每晚睡前1次。也可用荆芥穗6克,杭菊花4.5克,川芎6克,明天麻4.5克,香白芷4.5克,霜桑叶12克,上药同鸡蛋2个同煮,蛋熟去壳,再与药同煮,令药入里,用热鸡蛋热熨患处,稍凉即换,以达到祛风止痉,治疗面瘫。
  也可用防风6克,白芷6克,白附子6克,僵蚕10克,细辛2克,天麻4.5克,白菊花6克,南星6克,橘络6克,薄荷3克,上药水煎,去渣,热熏温洗,以祛风活络。
  也有人用鲜杨树皮60~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沸乘热熏患侧面颊部,并可在器皿下置小炉,文火缓缓加温,使热汽持续而均匀地熏蒸,每次40~60分钟,热熏一次未恢复至正常者,隔两天再熏,3次不正常者,改用其它治法。
  治疗中,对疗效不佳的少数患者,可配合针灸治疗或内服中药,但发病一周内不宜针灸热敷或用刺激过强的办法,以免加重病情。恢复期,久治不愈,可考虑西医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护,避风寒,做好保暖,以利恢复。
  http://www.medicine120.com/Medicine/29/6960.html . 中医:
  1. 药物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三白五虫汤”选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近年有医家根据面神经周围水肿受压迫的病理改变,主张清热解毒以消除局部水肿,提高了疗效。凡面神经炎具有咽痛红肿或耳后茎乳突压痛者均可服用本验方:
  ①金银花、生石膏、板蓝根、芦根、玄参各30g,连翘25克,生地黄、大青叶、地丁各20克,牛蒡子15克,薄荷1、山豆根、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发病1周内服用为好。
  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后,则可选用:
  生地黄30克,川芎、生黄芪各15克,当归、僵蚕、地龙、赤芍各12克,红花10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③除内服药外,还可以配合外用药提高疗效。急性期取用:
  黄芪55克,自芥子、白附子、僵蚕、防风、连翘、桅子、桃仁各10克,全虫6克,蜈蚣3条。
  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时用少许面粉、鸡蛋清、白酒将药粉拌成糊状;用红花油搽剂将阳白、太阳、牵正、颧?、地仓、颊车、风池搓红;或用热毛巾敷面部;或用手法将上述穴位按摩后,每穴以6克左右的药物置于直径5厘米的伤湿止痛膏上或胶布上,将药固定并贴于穴位上。敷药后面部即有紧抽、牵拉、发热的感觉,一般持续2--4小时。每日更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以痊愈为度。恢复期可取嫩桑技30厘米,槐枝60厘米,艾叶、花椒各15克,煎汤频洗面部,先洗患侧,后洗健侧,疗效可靠。

  注: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一旦患病要注意防护,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好时应戴眼罩,以防角膜受伤。常用热水洗脸,井经常按摩局部穴位,进行必要的表情肌训练。
  希望以上能对你有所用
  . 从临床讲,中药配针灸效果最好。外敷也可,但若不愈,再针灸效果不好。急性期亦可割治放血,也有良效。
  . 针灸效果最好,可配合药物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针灸加穴位就可以啦,一般都会好的.
  . 补充

  上面漏了两个字,是”穴位注射” http://yixue.dryan.cn/research/200703/2007-03-19/20070319142950.shtml

回答2:

什么是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什么原因引起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常见有以下几种病因:
一、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二、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三、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
四、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
五、其它: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此外,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起警惕。
除少数病因(如麻风)所致者周围神经有炎性改变外,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改变。

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有什么症状
本病由于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缓。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著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且常以下肢较重。
一、感觉障碍:
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式。少数病人可有深感觉障碍。腓肠肌等处常有压痛。
二、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跃。久病后可有肌萎缩。
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多汗,皮干变薄变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角化增强等。
由于病因不同上述三组症状表现可有差异。如由呋喃西林类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较剧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时肌萎缩较显。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重者也可有肢体瘫痪。预后一般较好。恢复多从肢体远端开始。

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
2、肌电。
3、B超。

如何治疗
1、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劳动保护,预防金属和农药中毒,尽量少用呋喃类药物(如需要服用时,可同时加服维生素B族药物)等。
2、如发现有神经症状和体征时,应尽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功能,并增强体质。
如重金属所致者,可使用解毒剂,如二巯基丁二酸钠(0.5~1.0g加入注射用水20ml静注1/日),5~10次为一疗程;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寻找营养障碍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由糖尿病引起者应同时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和血管扩张药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http://www.qm120.com/cha/sizhi/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