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是事实,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去学、去写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流畅连续。《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史记》中也有记载,起于草稿的字体。
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我更倾向于史记中的记载,草书最初应该是为了速记而产生的。比如,书吏、侍郎这些负责记录的官员,上司在讲话,总不能还一笔一划工整的记录吧,写字太慢,效率太低,万一有遗漏可是多大的罪责啊。
到了今天,草书在艺术方面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那么草书美在哪里呢?后来人们解释“匆匆不暇草书”,说是匆忙之间,来不及安排、构思草书。这完全出自后世对草书的一种认识。宋代,楷书已经成为人们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加上人们一般只能从《十七帖》之类的拓本来学习草书,除了极少数人,普天下的草书都只剩下一个躯壳,节奏完全不对了。即使,我们现在用笔时间少,写不过古人,但是美与丑还是要有界限与底线的。
草书不是瞎写,草书是非常规范的,一个转折就是另一个字。一些书者写草书那是随心所欲,自己可能都认不全。很多人不认识草书,因为生活中实用不到,我们不能要求谁都是书法爱好者吧。喜欢就多看看,不喜欢也无伤大雅,何必拿出来当话说?
草书是汉字的逮写字体,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特点是简洁,通过书者应用毛笔以流畅的线条流转提按等手法再现汉字的美。我的观点是,无论用何种手法技艺书写汉字,必须忠于字划的本质,如果写出的字别人都不认识,只有自己认识,就没有意义了,标新立异也要有度。
今人只有不认识才要写草书,古代写草书是一种实用性的需要,还不知道后入会怎么评价!再说古代还不知道什么叫(艺术),因为艺术二字是清末民初时的泊来语!楷行草的书写方式是古代适用和使用的结果。再者,古代是无欧不点元,也就是说毛笔字写得不好不允许你进考场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