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粘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最为严重。
急性中毒:轻度有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嗜睡、咳嗽、咯痰等;较重者出现兴奋、谵妄、共济失调、肌痉挛,并可伴有多发性神经炎和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因及水肿出现抽搐、躁狂、昏迷;或因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而出现紫绀。可因肺水肿、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或循环衰竭而死亡。接触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有头痛、全身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炎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短期接触的影响:该物质(液体)严重刺激皮肤、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吸入可能引起肺水肿。液体迅速蒸发可能引起冻伤。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影响。影响可能推迟达48小时出现。高浓度接触时可能导致死亡。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动物实验表明,该物质可能造成人类生殖或发育毒性。 毒性:为较强的神经毒物。致死毒作用带狭窄。
急性毒性:LD50214mg/kg(大鼠经口);LC5053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大鼠吸入2000mg/m3×6小时,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89mg/m3,98次,肺部可购买到很严重的肺炎;猴出现严重抽搐。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00ppm。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mg/L。微核试验:大鼠吸入338ppm(6小时),14天。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不明确。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以及铝粉、二甲亚砜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与碱金属接触受冲击时会着火燃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