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因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擢为上卿。对赵相廉颇能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件事件。
蔺相如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历史人物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因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擢为上卿。对赵相廉颇能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件事件。
基本信息
个人背景
职业:
政治家、外交家
个人概况
中文名:
蔺相如
国籍:
战国时期赵国
民族:
华夏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32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59年
其他信息
籍贯:
今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
墓地:
邯郸市磁县南城乡羌村
官 职:
上卿
主要成就: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目录
1人物生平
2历史评价
3后世纪念
4相关争议
5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缪贤举荐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惠文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就会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怕秦军马上来攻打。蔺相如邮票
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派去。” 赵惠文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 缪贤回答说:“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里去。’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惠文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逃出赵国奔到燕国,燕国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
于是赵惠文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说:“秦昭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惠文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惠文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于是赵惠文王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折叠完璧归赵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把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并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完璧归赵
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蔺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昭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昭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蔺相如估计秦昭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了赵国。
秦昭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昭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惠文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如今凭您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昭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侍从有人要把蔺相如拉下去,秦昭王趁机说“如今杀了蔺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惠文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蔺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