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个英特尔全系列cpu的介绍啊??

2025-02-25 06:34: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就从P1开始说吧,P1有3个大代.P1,P1 mmx,P1 pro.最多见的是P1 mmx,有了mmx指令集,让P1有了解压VCD的能力.

P2,非常辉煌,基本上占领了当时全部的分额.主频从266起跳,最高到466.和P1比,除了频率上升,基本没有太大的动作.P2时期出了塞阳,占领了低端时常.

P3出了3带。第一代是slot7接口的,和内存一样是金手指插上的.最高到P3 600.第2带是copper mine核心的P3,采用的是针脚接口,性能高,是P3时期每mhz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1.1G。最后是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P3,采用socket370接口.最高到1.4G.超拼能力非常好.
P3最杰出的一点是能够支持sse指令集,让处理器有了截压DVD的能力,浮点运算能力上了很大的台阶.

P4,出了4代,第一带频率从1.5-2.0,采用的是rambus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第2带是采用478接口的P4b,williamet核心,支持了DDR内存,最高支持ddr333,前端总线达到了533,第3带是northwood核心的,前端有533的,也有800的,称为P4c,频率达到了最高的3.02.第4带是最后一代P4,采用了31级流水线级别的prescott核心,支持800-1066前端总线,也就是最后说的P4e和P4ee.频率最后达到了3.8,由于性能频率比很低,所以发热很大,功率大.成为了intel在市场和技术上最大的败笔,就是这个时期,AMD开始了追赶intel的大动作.市场分额从2%提升到了15%左右.
P4时期最大的技术提升是处理器支持了sse2,sse3和EMT64技术.采用了最小65nm技术.并且有了超线程技术,支持模拟的双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多任务能力.

PD,这个时期为了应付AMD的双核处理器,intel草草推出了不成熟的PD,PD采用了和P4e一样的高流水线级别,两个内核之间缺乏联系,和同等级的AMD处理器比较有明显的下风.不过作为廉价的双核产品,PD也是非常不错的.
Pd时期最大的进步是,intel进入了双核心时代.取消了超线程技术.

PE,你肯定没有听说过,这个实际上是PD的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PD,能看到4个核心,实际上是2个真实核心和两个虚拟核心.性能非常好,除了功率大以外,都没有缺点.

core duo,酷睿1,这个处理器只在笔记本和苹果的机子上能看到,普通的台式pc上没有,优点是功率低,缺点是,和PD比,性能上都没有优势.

core2duo,酷睿2,intel决杀产品,core2duo的推出表明了经历了10年的奔腾系列的终结.core2duo,个方面性能优越,功率低.
core2duo在技术上来说,采用了共享L2 cache的的方式,提高了双核心的交流,多任务强劲,并且在core2duo上实现了每周期执行4个命令的优点,支持了ssse3指令集.就现在来看,core2duo处了价钱比较高以外,还没有什么处理器比同等级的core2duo性能高.

更加详细看这里:http://cpu.zol.com.cn/31/313816.html

回答2: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

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

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

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

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

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

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

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

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

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

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

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

(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982年,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

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

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

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

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

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

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

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

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

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

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1990

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

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

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

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

能目的。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

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

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

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

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

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

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

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

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

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

通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

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

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

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

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看完这里,相信大家会对CPU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这

段时其他公司:譬如AMD,CYRIX等等推出的CPU,由于名字和INTEL的都是一个样,也就不再

重复叙述了。

今日CPU的发展状况从Pentium(奔腾),俗称的586开始,一直说到才数天前发布的最新K7

吧。这段时间简直就是CPU发展的战国时期,市场上面群雄奋起,风云突变,竞争异常的激

烈,新技术出现的速度相当快,我们通过介绍 INTEL产品,让朋友了解多一些,也可以从中

得到一点启示。

INTEL: 说到CPU,当然不能不提到这位一直领导CPU制造新潮流的老大哥。正是因为有了

INTEL,电脑才脱下了高贵的"外衣",走到了我们的身边,成为真正的个人电脑,今天,当

我们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听CD,甚至上网的时候你可千万得记住INTEL的功劳啊!

Pentium: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翻了几倍资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

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

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面

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Pentium在拉丁文

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的厂家

代号是P54C,PENTIUM的内部含有的晶体管数量高达310万个,时钟频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

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单单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PENTIUM微处理器,它的运算性能比

33MHZ的80486 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则比33MHZ的80486 DX要快6至8倍。也

就是从PENTIUM开始,我们大家有了超频这样一个用尽量少的钱换取尽量多的性能的好方

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586级处理器,PENTIUM也是第一个令人超频的最多的处理器,由于

Pentium的制造工艺优良,所以整个系列的CPU的浮点性能也是各种各样性能是CPU中最强

的,可超频性能最大,因此赢得了586级CPU的大部分市场。
http://cpu.zol.com.cn/31/313816.html

回答3:

你到这个网址去看看吧,http://cpu.zol.com.cn/24/24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