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越来越暗?

2025-04-24 00:22: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白炽灯内发亮的是钨丝,钨丝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保持稳定而不会融化,而是直接升华成气体,等关灯后,温度下降,钨气又重新凝华成固体覆在了灯泡内壁上,因为钨是黑色固体,所以白炽灯用久了以后,钨在灯内壁反复累集,灯泡就会变黑了。
白炽灯是有寿命的,一般发黑后,寿命也就不长了,黑色的灯泡会影响照明质量,而且也不美观,所以用时间太长发黑的灯泡不如尽快换掉,尤其是显眼位置,需要良好照明的地方要尽早的换,以免灯泡突然坏掉而没有备用灯泡,影响的正常的照明和生活,造成各种不便。
白炽灯的寿命跟灯丝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灯丝就越容易升华(钨直接变成钨气),当钨丝升华到比较细瘦时,通电后就很容易烧断,从而结束了灯的寿命。所以,白炽灯的功率(瓦数)越大,寿命就越短。

回答2:

如果从视觉的角度讲变暗的话,是钨的蒸发附着在灯泡壁上,阻挡了光线,因此便暗了。
如果从电阻角度分析,那是钨的蒸发使得灯泡钨丝变细了,电阻公式R=ρL/S,相当于横截面S变小,电阻变大,又根据功率公式P=U*U/R,电压知道是220,电阻变大了,则看出功率变小了,所以灯泡变暗啦。
楼上有的说的电阻变小了,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