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构造的分区差别

2025-04-30 08:53: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浙闽沿海基底构造区

政和-大埔断裂SE侧的浙闽沿海地区90%以上面积被晚中生代火山岩-侵入岩所占 据。据福建省1:50万地质图(福建省地质矿产局,1985),新元古代的中低级变质岩仅 呈 “天窗”形式零星出露在屏南和寿宁;岩石强烈风化,难以精确测年。古生代岩层仅 在闽东北的福鼎南溪村见有露头,石炭纪复理石,未曾变质。此区地壳厚度是三区中最薄 的(舒良树等,1999)。

2.浙东南-闽西北-赣中-赣南-怀玉山基底构造区

浙东南-闽西北-赣南地区的基底属多阶段地壳活动产物。最老的岩石组合由深变质 的元古代片岩、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和混合岩构成,原岩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 成岩,年龄集中在19亿~17亿年间,零星分布在武夷山北缘一带。次老的岩石组合是大 面积分布的各种片岩、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原岩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年龄集中在11亿~8亿年间,主要分布在浙东南陈蔡、遂昌、龙泉,闽西北建瓯、建阳、 蒲城、政和、南平、宁化、泰宁、江西弋阳铁砂街、周潭、广丰、贵溪和南城、宜黄、崇 仁、宁都、瑞金、龙南、会昌等地。在政和、建瓯一带还发育有弱变质的枕状玄武岩、辉 长岩、辉绿岩和变流纹岩,U-Pb年龄为850~800Ma,其岩石具有大陆裂谷的地球化学 特征(Li et al.,2005;Shu et al.,2006,2008a,2011)。

第二个基底层由浅变质的震旦纪-早古生代泥砂板岩及千枚岩组成,广泛分布在邵 武-将乐-宁化-清流和赣南井冈山-诸广山地区。弋阳慈竹花岗闪长岩K-Ar年龄为 480Ma(王德滋等,1978)。在武夷山南北两麓的变质岩经历过一期早古生代强烈动力变 质韧性变形,糜棱岩化普遍,新生矿物白云母和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394±5) Ma(武夷山南麓蝴蝶街)和(421±8)Ma(北麓弋阳县周潭)(舒良树等,1999),表 明该地区确实经历过一期早古生代构造事件。

第三个岩石构造层是未变质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浅海-滨海相和陆相沉积岩系,其 上被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

怀玉山地区的基底属于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徐鸣洁等,2001;Shu et al.,1996), 由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浊积岩所组成,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沉积年龄10亿~7亿年(Wang et al.,2007,2008)。其上 发育未变质的震旦纪浅海相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及江南型的古生代浅海台地相沉积岩(江南型),三叠纪为滨海沼泽相沉积,早侏罗世为陆相粗碎屑岩沉积夹火山质碎屑岩(凝灰岩)。大规模的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系发育,不整合覆盖在厚达10km的前白垩纪 沉积地层之上。

3.赣江以西地区的基底

赣江以西面积广阔、厚度巨大的浅变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基底由新元古代碎屑-火 山碎屑质的千枚岩-片岩和震旦纪-奥陶纪泥砂质韵律状板岩组成。赣江以西地区基本上 不发育晚中生代火山岩,但过铝质花岗岩非常发育,时代集中在170~180Ma间。在地球 物理场上,此区地壳厚度是三区中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