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84页,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2025-05-05 22:01: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timu
题目啊

回答2:

把题目拿过来看看

回答3:

三、材料解析题
28、答:①表现:明朝时商品经济活跃,江南地区更为发达,像盛泽这样的小镇都很繁华,而且出现了说合交易的牙行。 ②特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北京、汉口等商业中心城市;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经济更为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经济也有了明显发展。
四、 问答题
29、答: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其中以阿拉伯商人最多。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30、答: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史,而且热心学习科学技术,先后向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解剖学。康熙帝潜心学习的西方自然科学,客观地说,只是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的皮毛,这种有限的对西方科学的了解,并不能改变作为封建专制君主视中国为“天朝大国”的自傲心理,更不能改变康熙对世界大势的了解和他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统治之术。康熙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维护无所不能的天子的尊严,为了炫耀“真命天子”无所不知的渊博,而对臣民则认为无此必要。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不迫切需求科学知识,传统的封建统治之术,强调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所以,康熙帝循封建统治的常规,强化封建的“三纲五常”,来扼杀臣民的叛逆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西方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康熙帝的这种做法,客观上拉大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是不是这两题啊?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