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风声》这部电视剧?

2025-04-07 11:35:2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还可以吧,比不上电影版。

风声》把一个原本非常正统且主流的故事描绘得惨烈悲壮却又扣人心弦。该片讲述了在汪伪政府统治时期,一个高官被暗杀引起日军的高度重视,日军头领怀疑伪军情报机关内五名官员有一个是内奸,想要抓出潜伏在司令部的地下党“老鬼”的这一事件的完整过程。

在日本和伪国民政府特务的严刑拷打和非人的心理侦测方式下,有人被折磨致死,有人自杀。但是最终审查还是失败了,老鬼在经历重重考验后,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最终成功送出了情报,为了民族的自由而奋斗到了最后一秒。

    《风声》的原作作者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故事来源于电视剧《暗算》中的第三个故事。不同于中国早期的“谍战片”,《风声》不再是我方调查敌人,而变成了我方被敌人调查,与观众的定势思维刚好相反。

表面上它考验的是共产党人的意志和勇气,推崇的是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但实质上它所考验的是人性和情感,把最终的落脚点回归到人,表现出的是在逆境之中人的本质和人与人之前情感关系的微妙复杂。

《风声》的剧情做到了抽丝剥茧、悬念丛生。当悬念在一层一层地被揭露开之后,又有新的疑问随之而来,延绵不绝的疑问一直延续到了结束。虽说结局多少有些令人不满意之处,但大致还是不错的,大家觉得呢?

回答2:

《风声》让我很纠结。“密码船”篇,我几乎是抱着看雷剧的心态观剧,却看他越来越好。“裘庄篇”高开低走,让人失望。豆瓣6.9分。回顾下《风声2020》“裘庄篇”那些留下的待填的坑。


龙川肥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龙川肥原

我们把视野先放到结果:白小年自尽;何剪烛自尽;赵管家被枪杀;李宁玉自尽;吴志国被枪杀;金生火被枪决;金若娴被枪杀;刘宗林被刑讯逼死。

龙川肥原表面目的有二:一、找到杀害“森田”的凶手;二、找到共产党间谍“老鬼”。如果编剧脑壳没连接到厕所的的话,那么龙川肥原至少还应该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否则完全无法解释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屠杀。

裘庄篇中,龙川肥原整体的表现,我用三个字来总结,那就是“神经病”。

容易陷入歇斯底里,情绪极其不稳定。比如经常回忆杀;金若娴、赵管家更是死于他的激情杀人。

心口不一,口嫌体正直。嘴上说“共产党”、“吴志国”不怕用刑,“这些身体上的痛苦对他们来说不算啥”,逼急了一样用刑,完全不顾自己脸面,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多疑成性,不讲武德。说杀就杀,杀完不负责任不认账,继续杀。除了神经病,说不出来第二个词。

裘庄篇开始,龙川肥原这个角色简直被塑造成了全知全能,文学修养好、专业技能过硬,而在裘庄篇中,表现真是令人大失所望。

所谓的斗智斗勇,最后不过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那这“裘庄篇”意义何在?还不如直接开局一人一颗子弹送他们归西,跟现在也没啥区别。


龙川肥原、王田香能否实现人设翻盘?


王田香

王田香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第二、挖掘裘庄宝藏的秘密。

经营妓院出身,混成了汉奸军官的王田香,和龙川肥原一个毛病,就是第一幕塑造得太过高光,以至于在裘庄篇,所谓的能力,不过是“手里有把枪”,这就导致勾心斗角的大戏,沦为了儿戏。观众想看的是阴谋阳谋交替、出招拆招的快感。

密码船上的天才五人组,加上出彩的反派,本应该贡献一出精彩至极的交手。可最后这交手,不光谈不上精彩,说是给观众强行喂屎也不算过分。太恶心了。


白小年是如何找到潘汉卿的?


白小年

潘汉卿大海捞针,终于找到与上线接头的“黄雀”,无奈盯梢功夫不太行,被“黄雀”察觉。这一段其实是能够解释得通的。不管潘汉卿以前本事多大,可他荒废了自己功夫许多年,所以这一段剧情到这里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就是后续出现的两个人物。

第一个,顾船王。后续剧情也有暗示,顾船王应该就是“老枪”。所以老枪出现在这里依旧合理。毕竟这是一次“接头”,而他这个终极上线,有理由在接头附近察觉情况是否出现异常。

第二个,白小年。潘汉卿被“黄雀”察觉,匆忙回避眼神,恰时,这白小年就出现在街道尽头的高楼中,并且从箱子里掏出枪。一枪打在潘汉卿身上,一枪打在“黄雀”身上,通过后续剧情我们也明白“黄雀”就是白小年的亲生哥哥,可这时候,兄弟两人还没有相认。所以白小年出现的这一幕,实在是太过于诡异。

但并不是完全不能解释。何剪烛的父亲、白小年的“叔父”赵管家有共产党员“嫌疑”,所以,白小年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加入共产党。其次,在一个小小的街口,出现了共产党员“黄雀”、“老枪”,那么,再出现一个共产党也不是没有可能。而白小年拿出枪的这个房间,可能就是共产党员的某个秘密据点。这几点是白小年出现在这个位置的一个合理辅助因素。

可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为什么这个时间点,白小年就恰好能找到潘汉卿。

总不能一句“凑巧”就打发了吧。


“密码船”马马虎虎,“裘庄”高开低走,静待结局,看是否有反转


再见,裘庄

目前故事已近尾声。不出意外,下周应该就会完结。本剧第一篇“密码船”,我曾经批评过“狼人杀”的环节大量使用场外因素,属于比较下作的编剧手段。第二篇“裘庄篇”,人物逐渐丰满,两大反派龙川肥原、王田香高光亮相,可等来的不是糖、不是爽,而是一坨屎粑粑。

这就像是你我在斗地主打麻将,无论手牌如何,都需要遵循出牌规则,而“裘庄篇”目前的表现,就像是拿“对子”压“炸弹”,完全不讲一丁点道理。

剧情不合理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如李宁玉为什么不提前把恩尼格玛机的构造图交给顾船王,非得在裘庄里又是素描又是裁衣服的;潘汉卿为什么在李宁玉死了以后突然又回到家里;三面间谍的顾船王为什么允许自己女儿加入军统等等

回答3:

我觉得总的来看它绝对是一个及格的作品,不过在某些方面确实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所以才会存在这么大的争议。

回答4:

1940年春,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与日本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自此,对日抗战进入新的“三国”时期——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毛泽东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势成三足鼎立,各自为政,互为掣肘。汪精卫上任后展开三大政策:在势力范围内展开建军,清乡剿共,同时诱招失意蒋派军政要员入阁。  1942年10月10日,汪伪政府举办庆祝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的盛大仪式,一名汪伪政府的要员被枪杀,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重视。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怀疑这一系列暗杀行动是共产党地下领导人“老枪”策划的,希望抓住这次机会破获他的组织。武田调查到负责发送指令的“老鬼”就潜伏在剿匪司令部内,于是将最有可能接触到电报的五个嫌疑人带到了封闭的裘庄——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伪军剿匪总队司令侍从官白小年,伪军剿匪司令部译电组组长李宁玉,伪军剿匪司令部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伪军剿匪总队军机处处长金生火。 调查的期限只有五天,武田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残忍的酷刑才能找出“老鬼”。被软禁的五个人为了保全自己,也在处心积虑的观察着周围其余四人,都希望尽快把“老鬼”揪出来以便自己能够安全的离开裘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