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易氏家族

2024-12-03 16:08: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广东易氏起源说的演变
1、易氏出于商代,原为子姓,得姓始祖为景光公
(1)入粤易氏始迁祖彖公字丹阳,于南宋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在其创修的广东易氏手写谱中,认为易氏起源于商代,本子姓,丹阳公在其谱中所列易氏太始祖为商之宗室景光公:
“商太原开基太始祖讳景光公,子姓,失都,避难于大陆,避位于易水,遂以易为姓,没葬太原,子孙居之。”
(2)丹阳公长孙东之公,于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挟丹阳公所修手写谱拜会其师南宋丞相崔与之,求其师序之,崔臣相序曰:
“今阅东之挟来谱图,见其先世出自有商,本子姓,其祖景光实商之宗室也,因纣失德,洁身大陆,至周膺命而不臣,爱姓名,渔于易水,因地而得其姓,没葬太原,子孙居之。”
(3)丹阳公之第四孙宣义公顺之九世孙讳龙,字体乾,在其于明宏治七年公元1494年所修易氏族谱的序文中说:“易氏本商室之裔……易氏自商周以来,二千余年矣。”
2、易氏出于周召公后裔,原为姬姓,受姓始祖为燕易王
民国十七年,丹阳公后裔第四房宣义公二十一传孙斯秩,在其所撰《姓原参考》一文中,对易氏族谱中所说易氏出于商室本子姓的说法表示怀疑,他认可易氏为周召公后裔受封为燕易王,遂为易姓,故易氏原为姬姓,他说:
“考《史记·殷本纪》,赞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空洞氏,稚氏,非殷氏,目夷氏,《索隐》注更有髦氏,时氏,萧氏,黎氏,而易氏则未见明文,观此可知谱图为当时所订,其谓先世出自有商者误也。秩在省芝瑞堂设帐三十年,凡宗人到访必问宗支,问及姓源多属茫然。后得高州吴川乾隆武进士提塘官易中所传《后斋碑记》,为湖广监察御史葛德润所撰,其中引《湖广旧谱序》云:
召公分陕有功于周,周思其绩,至三十七世文公太子封为易王,遂以为姓,至四十三世喜,为秦所灭,子孙星布望出太原,祖墓俱在易州,宋状元礼部尚书祓《祭墓碑赞》尚存,载在史册班班可考等语,秩既得此,数十年积疑涣然冰释。盖我入粤始祖来自丹阳,与湖广原同一脉。粤谱误信广舆记,湖广旧序则据史记,尚书碑赞虽未得见,然我祖望著太原,源来易水皆在燕地,微子则封于宋不应在燕,既或前曾避祸逃荒,既受封则应归封邑,亦无用变易姓名,此于地理上事势上均有未当,且以所渔之地为姓更属无稽……。兹当修谱诚当博访旁搜,倘得尚书碑赞及湖广旧序证据更确,应援思晦重刊族谱之例,根据《史记》及时更正以免传疑,若谓先世所传未敢轻举,不妨并存其说,俟诸后贤…...

3、易姓起源于姬姓,受姓始祖为尚公
在广东易氏于1998年去江西宜春寻源后,接受了《宜春易氏鼎臣总族谱》的说法,转而认为易氏起源于姬姓,受姓始祖为两千多年前西周的尚公。
 
二、
广东易氏分布概况
从易氏进入广东繁演以来,历代世居广东的易氏,只有始迁祖丹阳公一大支,丹阳公孙辈分东之、西之、和之、顺之四大房,同时按易姓人口的聚居情况,形成了南海、番禺、连州、鹤山、吴川五大基地。其中南海是广东易氏繁演发展和祠墓的总基地,四大房中有东之、西之、和之三位房祖曾居住和卒葬于南海理水镇大步村,原建于广州城内洞神坊(今广州城龙津东路北)的丹阳太祖祠堂毁后,现南海大步村建有易氏宗祠,实为现代广东易氏总祠,今年正月广东易氏代表会暨广东分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番禺是西之房分枝繁演发展基地;连州是和之房繁演发展基地;鹤山是顺之房繁演发展基地;吴川是顺之公第四孙仕熊房的繁演发展基地。广东丹阳祖易氏后裔共约有七万多人,顺之房人数最多,约有五万人,其以下吴川仕熊分支有约三万人,分居雷州、化州、廉江、钦州、合浦、电白等地,其余顺之房梅州分支、南海东之房、,番禺、清远、英德西之房、。连州和之房等,共分布有约二万多人。
 
三.
广东易氏始迁祖及大支房祖
(一)
入粤易氏始祖彖公(号丹阳)
广东易氏是宜春状元重公后裔,原不知重公前之祖先,尊重公为始祖。1998年广东吴川易氏曾派人去江西宜春寻祖,始知重公为尚公后裔,现吴川及广东易氏,尊尚公为太原受姓始祖,重公为尚公世系第39世。重公之孙文贇公任雄州刺史时,即已迁入现在广东省境,可能因当时尚未设广东省,雄州不属广东。文贇公九世孙彖公,字绍文,号丹阳处士,性颖悟,情宽厚,寡言笑,放达不羁,游览形胜,自长沙游至雄州,因家焉。南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5年丹阳公由雄州迁入广州南小市石亭巷(今广州市解放南路西侧石亭巷),此后才说易氏迁入了广东,故丹阳公被尊为入粤易氏始祖。丹阳公是游览至湖南长沙后,才由长沙进入雄州的,其曾祖维明公字养晦,号无羁子,曾采药至湖广长沙府,见长沙山水奇峭,遂居长沙,寿九十七,与妣严氏合葬长沙镇治廊外榔黎岭。湖南长沙县,现有榔梨镇,榔梨从古至今都有易氏居住,也许这里就是维明养晦公的故居地。维明公之子于简公,卒葬湖广湘阴县拥翠岭。广东易氏与湖南易氏在历史上有密切的交往和情谊。
丹阳公与妣刘氏陈氏合葬于广州城外白云山下。丹阳公只有一子,讳艮,字叔止,艮生子四,即东之、西之、和之、顺之,分为四房,东之、西之、和之三房徙南海大步村,顺之徙肇庆。
(二) 大房南海房祖东之公
丹阳公长孙讳湛,字东之。生于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性纯厚聪敏,好学多文,博古通今,曾师于宋丞相崔与之,与探花李昂英为友,一时学者宗之。东之公克勤克俭,晚发殊积,广置田庄,卜筑南海神安寨沙丸堡大步村(今南海市里水镇大步村)居焉。东之公很有气节,于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灭元兴之际临终时,谓其子曰:”我祖宗世享宋家福录,今天不祚,宋大事去矣!嘱尔来裔誓勿仕元。”。少申先志,及元继统九十二年,子孙无一事元者。东之公与夫人杜氏合葬于大步村后山廊冈。东之公有子二,文益,文晋。
(三)
二房番禺房祖西之公
东之公之弟讳凝,字西之,性贤雅,不尚名利。生南宋嘉泰四年,终于祥兴二年。与夫人罗氏合葬于隆廊[]冈二世祖坟右。。西之有子一女二,子鼎亨,原居南海大步村,后因商徙居番禺,生子四,其后裔再分居清远、英德。因本房在番禺分枝繁衍,故西之公称为番禺房祖。
(四) 三房粤北房祖和之公
西之公之弟讳赐,字和之。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元年,终于元大大德七年,与夫人陈氏合葬于南海里水大步村廊[]冈长兄东之坟左。和之先居大步村,后与弟顺之迁肇庆高明县,转迁原新会县(现属鹤山市)玉桥村,有子一。曰商,字必聪,宋末祥兴元年避元兵之乱,迁于连州,为连州易氏一世祖。其后裔现主要聚居于连州市大路边镇易家村。
(五) 四房鹤山房祖顺之公(宣义郎)
和之公之弟讳映,字顺之,生于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终于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仕宋为二十六宣义郎,。娶肇庆府招讨使刘公桓之女,因往赘居于肇庆。顺之公卒葬高明县黄泥塘,,妣刘氏于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携子长迁居新会(今鹤山)玉桥村,卒葬高明朝山冈。长字元伯,生于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仕宋为九门提督,卒葬大雁山。长有子四,康孙、陈孙、张孙、仕熊,其后裔分居于鹤山、吴川、广西、梅州、高明、新兴等市县并有迁江西寻乌县和香港者......顺之房是广东易氏中人数最多的一房,广东易氏七万多人,顺之房易氏就有约五万人之多。
(六) 吴川易氏始迁祖仕熊公(号丹阳)
顺之房易氏五万多人中,在吴川分支就有三万多人,吴川易氏始迁祖为顺之房的第四子仕熊分支。仕熊字钟英,号凤台,生于南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武科进士,官王府仪宾。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灭元兴,仕熊公避居吴川,为入吴易氏始迁祖。仕熊公卒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葬上马村。吴川易氏后分迁雷州、化州、廉江、钦州、合浦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