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同姓不婚,因此“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后面加后缀。
女、母、姬、媪、妪,母、姬等后缀不是女子的名字,它们大概的意思是:女子,女人。
大概有二种情况:
一、出嫁前,在姓氏加后缀,如孟姜,吴姬,晋姬,武姜。所以,“吴姬”的意思是:起彼落从吴地来的那个女子;“武姜”的意思是:姓武的那个美貌的女子(姜:女子貌美)。
二、出现嫁后,改为丈夫的姓氏,直接在前面加夫家的姓氏。如蔡智姬,赵庄姬。“蔡智姬”的意思是:嫁到蔡家(或蔡地)的那个智家的女子。而“赵庄姬”的意思是:嫁到赵地的庄地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