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这个节气,每个地方都是有着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我们这个地方的冬至,就是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过了冬至节这天就是正式进入最冷的冬天,也就是说入九了,数九寒天就此拉开了帷幕。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人们开始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家家户户的暖气炉开始冒烟了。天冷了,羊肉汤走上了餐桌,就成了家家避寒防冷的必备佳肴。
冬至前夕,集市上的屠羊户开始忙碌起来了,宰杀好的羊肉一排排的挂在肉案边。他们都不会错过这个商机“送数九”无论你是多大岁数,只要父母健在,都要给老人家送数九,这个时侯有姑娘的父母们,就更有了丰厚的回馈了。特别是没结婚或着刚结婚的准新郎,都要给岳父岳母大人买只整羊还有老母鸡和烟酒,风风光光的送数九。
冬至,也就是个节气。送数九,也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传承延续着。它是一种文明的乡俗,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一种美德。周初,周公用土圭观测太阳移动轨迹,测出了冬至,这一年里昼短夜长至极的一天,认为从即日起,四季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周礼·春官神仕》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汉代,司马迁修太初历,定夏历,二十四节气的冬至,被汉朝列为节日,成贺节习俗。唐宋此节尤盛,至明清仍承此俗:学校放假,商业歇市,城乡停工,士民庆贺冬至。年关将近,余日不多,冬至日,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习俗延至今日。
古人认为,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始生?似不合理,其实这是先民高明之处。地球上的热量,来自太阳的照耀,而地面热量的转换,由热到冷、由冷到热却有个过程。冬至日过后,太阳已开始北移,对地球放射的热量开始提高,只是阳气虽生,阴气仍十分强势,地面集聚的寒气才开始发力,所以人们感觉越发寒冷,难以适应隆冬之寒。明清时代,皇家延续周代的祭祀大典:祈求上苍佑民,消减寒气,消除瘟疫,减弱年荒,与民休养生息。
冬至历史渊源,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至的由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中国不同的地区在冬至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冬至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祭祖: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吃冬至团:在一些地区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
1.吃饺子。因为冬至到了,天气比较冷,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胃里十分舒服。2.喝羊汤。冬至前一天会上集市上买一些羊,做一碗热腾腾的羊汤,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