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峰,在西安的地位是外地人无法理解的,我从几件事情来说吧。
我一个朋友是做酒水生意的,他曾经给我说过,当年可口可乐公司在西安建厂后,开始大规模铺货西安市场,完全看不起冰峰,觉得这个本地小品牌肯定跟别的城市的一样,最终要么破产,要么被并购。然而他们错了,他们给餐饮饭店极大的优惠,让铺货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玻璃瓶的,可是却发现根本卖不动,那些餐饮店很少有人点这些,大部分还是喝冰峰,后来可口可乐决定将玻璃瓶200ml改为250ml,价格跟冰峰一样,仍然卖不动,那些跟可口可乐签排他协议的餐饮店纷纷毁约,不毁约的也偷偷卖冰峰,最终虽然这让可口可乐在西安站住的脚跟,但是冰峰的销量几乎没受影响。
第二件事,我表弟娶了个苏州妹子,去年带来西安玩,在吃三秦套餐的时候,我给她点了瓶冰峰,她问这是什么饮料,我怎么没见过,我说这是西安本地饮料,西安人人都喝,她不以为然,但还是喝了,然而几天以后,他们离开西安时,她要我帮忙带两种东西,一个是腊牛肉,一个就是冰峰,因为她觉得这饮料太棒了!配上凉皮肉夹馍或者泡馍烤肉简直就是神器!
2015年,冰峰一年的销量超过一亿瓶,这是什么概念?西安全市人口才87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要喝10瓶以上(我反正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冰峰汽水其实是当年苏联援建时苏联人给的配方(同北冰洋),然而她却在西安焕发了第二春。但说来奇怪,冰峰虽然在西安非常火,可是在同处关中的宝鸡渭南却难觅踪影,更别说省外地区了,只能理解为这种橘子味汽水的独特味道跟西安美食是绝配,而跟其他地区的美食就不怎么搭了。
单纯从饮料来看,北冰洋和冰峰是一样一样的,都是香精色素版的汽水儿。我不觉得冰峰多好喝,但是喝不到一定会想。毕竟在“情怀”这个词还没出现的时候西安人就喝它了。与其说是情怀,不如说是习惯。习惯了二十多年,一旦上大学到了外地喝不上了,突然就不习惯了。就像我认识的人,出了西安到苏州工作,工作了三年开始想家。有一回连着做了三天梦都是喝肉丸胡辣汤,醒了立马就决定回西安了。从小习惯的味道就是这么神奇,不管走多远,想起来这个味儿就想家。
虽然冰峰的广告词是“从小就喝它”,但我小时候跟着爸爸叔叔们吃烤肉的时候,他们喝啤酒,我都要喝雪菲力。雪菲力是绿色的瓶子,和雪碧一样。那时候感觉冰峰土土的,雪菲力很洋气~但是等我长大了,雪菲力早已没有了踪影,冰峰还在大街小巷的烤肉摊儿上纵横驰骋~透明的玻璃瓶,橘黄色的汽水,开盖的时候听到熟悉的“咔”一声响就高兴。
糖,水,色素,香精,冰峰的成份。他和其它碳酸的区别是配方简单,口味稳定,玻瓶汽小。其它的牌子产地配方的差异,相同产品口味也有区别。越简单越稳定越持久,这也是玻瓶冰峰长存的原因,还是冰峰其它产品失败的原因。冰峰玻瓶应该是销售终端饮料利润最大的产品,但餐饮零售端太急功近利,零售价格已经逐渐脱离最大的消费层,在现在以健康为前提并有无数选择的环境下,没有一代代人的日常积累,情怀也会逐渐散老去,剩下就是一瓶橘子味汽水而已。
希望冰峰以后是在西安满眼都可以看到,哪里都能喝到冰冰凉的,价格便宜的汽水。成为西安人生活中的必备元素,这样才可以在每一代人对冰峰有那么一丝情怀。如果任由冰峰沦为小食店,夜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变成没有选择的选择,那冰峰情怀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