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核电站“退役”会是个棘手的问题?

2025-04-26 21:44: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核电站退役是怎么处理的?核电站退役,是指经过去污与拆除包括移走放射性物质、拆卸设备和厂房、清理厂址等,最终达到不受限制开放或使用厂址。为保护公众和环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废物的最少化,排放的最小化,人员的辐射防护最优化。

为确保退役后厂址放射性水平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保证环境安全和人员的辐射安全,退役活动可能需要几年甚至长达几十年。整个退役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监护封存及工作准备阶段,包括源项调查、制定方案,编制可行性报告、安全分析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其次是去污与局部拆除阶段,包括部分拆除工作;最终处置期,拆除所有放射性材料、设备部件和环境整治,厂址恢复成绿化地带。

目前,核电站退役可分为3个方法:立即拆除,延缓拆除,就地掩埋。反应堆内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废物,监护封存一段时间后能显着降低放射性水平,对退役活动的开展有利。国际上已退役核电站一般都采取延缓拆除方案。

通常各国对核与辐射设施退役的管理都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规范。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IAEA开始出版有关核与辐射设施退役的文件,用来指导各国的退役工作。现在,在我国国内普遍执行的只是退役的实施计划。退役计划强调的是退役活动实施前的有关退役的考虑和安排。

回答2:

核电站退役后对残留的核动力处理是非常难的,众所周知,核电站会产生核幅射的,对人体的伤害是挺大的,如何处理的确很棘手。

回答3:

核电站的辐射非常大,所以很多防辐射的装置很复杂,很容易造成散出对人产生影响,另外核中心的收藏也很麻烦,所以退役很棘手。

回答4:

因为核电站的核污染问题是个非常严峻而又很难妥善处理的问题,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各方面的防止核泄漏核污染等措施都做得很到位,但退役后的核电站在核泄漏核污染防护方面就可能不会像退役前那么到位,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安全隐患很大很多,所以核电站“退役”是个棘手的问题。

回答5:

因为核废料具有强烈的放射性,目前采用水泥封堆方式,而它的半衰期远大于水泥的使用寿命,还得继续投入防辐射,就这样还不能保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