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家还是先立业,你是怎么看待的?

2025-04-25 13:40: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是一个自古以来的话题,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会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虽然这件事没有所谓的标准,比如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的时候就全心立业,遇见了对的人并且是对的时间就成家。而我觉得,必须得先成家而后立业。 

第一,先成家你会有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是成熟的心智,一个男人只有开始担负起责任,才能够成熟。人们常说,人不是在某个阶段开始成熟,而是遇到某件事情的那一瞬间,他开始变得有责任,开始变得成熟。所以成家之后对于家庭的责任更有助于他立业,这是心理的准备。而且成家之后,就不再会有这件人生大事的顾虑,会全身心投入事业中。 

第二,从医学角度来说,太晚结婚不好。一个人若是想先立业再成家,如果工作有所起色,达到了成家的标准那还尚可,如若一直立不了业,难道就不成家了吗?而且晚婚必然会晚育,而晚育从医学上来讲,害处颇多。高龄夫妇的生育能力大大下降,高龄产妇风险增大,所以先立业再成家很不合适。 

第三,先成家能一定程度保持情感的纯粹。先于立业之前成家,也就意味着你的结婚对象很可能是校园里的初恋或者拥有纯粹爱情的那个她。但是如果先立业,结识到的对象很可能掺杂了社会的现实感,人一旦变得现实,对家庭的和睦也会有所破坏。所以先成家是必然选择。

回答2:

1、应该统一辩证地考虑这个问题。按照自己的目前状况,先取近的,然后取远的。

2、如果您目前没有合适的工作平台,而有了符合您的心上人,年龄又不小了,而且是同心协力的,您可以先成家,后立业!(创业的后劲更足)。

3、如果您现在是处于和未来人分居两地,工作正在落实中,而且经济条件比较紧张,还是先立业,后成家。(打下基础,慢慢来。)

回答3:

1.物质上来说,虽然说钱不是万能,但是,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没钱是万万不能;
2.思想上来说,成家年龄太小的话,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很多东西都要靠外界。
3.先立业后成家就符合了国家所倡导的晚婚政策;(说明:因为我们是大学生,我们当时想的是大学生毕业后也就是22,23岁,先成家的话,没有响应晚婚政策。)
当时我们就是用这3个观点,以极其微弱的优势赢了辩论赛的。同时也戏剧性的让我这个酱油党得到了那场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好吧,其实大家可以忽略后面那一句话的,哈哈哈.......)
当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好处,当然有坏处。现在不是辩论赛,所以,请再允许我试着回忆下当时对手的观点是怎样的,告诉大家,也供大家参考哈。
1.后成家有可能导致晚婚,而晚婚必然会导致晚育。而晚育的话,那就要承担一系列因为晚育带来的生育风险:高龄产妇、男人中年时,精子质量下降等;
2.先成家,可以给予当事人努力去立业的动力;
3.先立业,当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时候,身边的另一半很有可能是出于钱而跟你牵手;而先成家,就有可能跟伴侣同甘共苦,也就能避免身边的人是看中你的钱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时为了辩论赛,所以强迫自己去相信先立业后成家好(好吧,记得李开复老师说过,最好的辩论手是不赞成自己的论点的,所以,我承认我不是个好辩论手)。其实,现在想想,没有哪个是绝对的好。更贴切的说,我觉得应该是那个更适合自己,注意是自己,对象仅仅是指自己。因为这些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东西,本来就是一个条条框框的,从大多数人身上得出来的普遍结论而已。
现在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当你确实找到了那个ta的话,先成家后去立业,大家同甘共苦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那种“虽然没有什么物质,但是身边依然有你相伴”的生活的确也是一件值得自己老去的时候拿出来回味的事情。当你累了,倦了的时候,回去那个有ta的小屋,寻找下属于你的温暖,然后明天又充满激情,充满动力的去为你们的以后去拼搏;当你成功了的时候,后面有着一个一直注视着你的人默默地为你的成功喝彩;当你失败了的时候,身后总是有着一个肩膀在支持着你。当然如果还没找到ta的话,那就努力去先立业,把面包做好了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当那个人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件给予对方你所努力创造的一切,尽力地区抓紧那属于你的爱情果实。

回答4:

“先成家,后立业”是中国的古话,有些人深以为然,有些人却并不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到底应该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再成家呢?
选择先立业再成家的人主要出于以下的考虑:首先,恋爱需要成本。除去在上学时期自由恋爱走向婚姻的情侣,现在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士都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亲来接触异性。据统计,在一线城市,一位积极的脱单人士每个月花在相亲请吃饭、看电影、逛酒吧等娱乐活动上面的花费最少要2000,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四。相亲成功有了恋爱对象每个月依旧需要以上的各种消费,再加上礼物等花销只会更多。所以网上有一个说法,叫“活在一线城市,月薪5万可以生活潇洒,3万生活宽裕,2万刚刚小康,1万只够温饱,但是谈恋爱?破产。”甚至有男生提问,月薪多少才有资格谈恋爱?很多男性有先立业后成家这样的自我认知,一方面是认为承担不起恋爱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担心一旦相亲遇到了心仪的对象,以自己目前的经济实力,只会让对方跟着自己吃苦。
其次,现在的社会对另一半经济状况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根据百合佳缘的《2018-201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恋爱消费力》报告显示,“恋爱起步价”高速增长。“恋爱起步价”指的是对恋人月收入的最低期望,如果一方收入低于这个数值,对方很可能会拒绝与其继续交往。根据报告的数据,男性的“恋爱起步价”平均为4270元/月,而女性的则为9433元/月。两个数值均比2015年的数据有所上涨,尤其是女性的“恋爱起步价”上涨了2732元/月,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工资水平。
因此由于以上的两个原因,很多人选择了先立业,再成家。张智霖和袁咏仪就是先立业再成家的典型。前几天看《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各位妻子们诉说着求婚的经历,袁咏仪表示张智霖是在两个人在一起九年之后才求的婚。谢娜疑惑的问为什么可以九年都不结婚。袁咏仪说张智霖希望能多赚一点钱,给她更多的安全感。张智霖也表示结婚时需要经济基础的,尤其是结婚之后就会面临生孩子等一系列情况,作为一家之主不能没有积蓄就结婚。
然而还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为立业耽误成家,不值得,工作和生活相比,生活是第一位的,工作仅是生活的手段。既然已经有了相爱的人就不要让她等。
而且先成家还有着巨大的好处。首先,先成家就有了工作的动力,有了为对方考虑的责任心。成家了的人会想到为自己的小家努力奋斗,而且人生大事已定,接下来的就只剩安心打拼事业。其次,先成家就有了支持,这种支持既来自于生活上的互相照顾,也来自于心理上的心灵相通,互为寄托。
李开复也认同这一点,他曾经在2011年回答了一个知乎上的提问:您觉得年轻人(特别是男生)太早结婚会影响事业的发展吗?李开复答,我21岁结婚。
先成家、早生子对于事业也会有所帮助。20多岁的时候事业刚刚起步,工作也都是基础岗位,这时候结婚不会太耽误事业的发展。而到了30岁左右,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这时候才结婚很容易拖累工作。
再说到孩子,20多岁生孩子父母尚且有体力帮的上忙,而且等到了30岁拼事业的时候孩子也大了,不用再费心太多。30多岁再生子,由于父母年纪大了,带孩子会非常辛苦。如果选择自己带的话,孩子小的时候又会经常生病,这时就很难兼顾家庭和事业。
还有人觉得,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题,遇到心仪的人就步入婚姻,没遇到就专心事业。无论是成家还是立业,都是我们通向幸福的手段。与此同时,在立业的过程中也没必要放弃追求恋爱的可能,不要被所谓太高的恋爱成本、“起步价”吓住,就像张爱玲在《半生缘》中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祝愿大家都能找到与之成家的那个ta,事业也能

回答5:

万分悲痛地告诉你,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事,就像人生大多数事情一样,大多数人以为自己有得选,其实根本就没得选,只能看见什么吃什么。

年轻时遇见贵人,谁都会想立业。年轻时遇见良人,谁都会想成家。有时我们以为得失是自己的选择,其实根本就不是。

假如说努力的意义是指在有选择的时候能抓住机会,那究竟有多少个选择,其实并非会以你个人意志而转移。

那些说没有事业所以不成家的,无非三个原因,要么就是性伴侣不缺,但没有碰到意中人,要么就是他目前的成就配不上意中人,要么就是确实恋爱无能,只能以后事业有成,让异性送上门来,从中挑一个靠谱的。

看起来好像拼事业是对未来伴侣负责,其实说到底,就是衡量了现状后做出来的最优选择。

而那些年纪轻轻裸婚的,要说人家不想事不成熟,未免也太傲慢了。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有钱的夫妻百事哀的也不少。所以没钱会过苦日子是真的,但这并不代表一切苦日子,都是没钱造成的。

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农村里受教育水平一般的孩子——比如我——相对于立业来说,多半对成家的欲望比较强烈,这是外界的压力和自我局限共同造成的,没办法。

而城里的孩子,相对来说就对于成家这事不太着急,一是因为家里条件相对较好,成家主要困难与其说是找不到异性,不如说是不愿将就。二是城里的孩子承受的外界压力可能就是谁谁又出头了,完全不同于农村的谁谁谁又生了个儿子了。

但这个问题的奇妙之处在于,农村的孩子成家后日子艰难,会怪自己没事业。而城里的孩子立不住业,会怪自己没成家。

所以,人啊,除了会看见什么吃什么,还会在吃东西时,想着,要是能再加点什么,就更好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