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中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较,“施基利”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搜索、跟踪、照射均需专用雷达的导弹作战模式,直接利用MP-710三坐标搜索雷达的目标信息,取消跟踪制导雷达,形成了新的搜索、照射的导弹作战模式。这样,既简化了系统结构又增加了拦截目标的火力通道数。因此,该系统的作战效费比高。
由于导弹采用了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杂波及镜象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因此,该系统具有反掠海导弹能力。
另外,由于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有较灵活的适装性,火力通道数可根据载舰的情况而定,最少为两个,最多为12个,可装备1500吨以上的各类舰船。
有消息表明,俄罗斯对陆基“山毛榉”-M1和舰载“施基利”(SA-N-7)正在进行改进,以进一步增大射程和提高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陆用的改进型西方编号为SA-17,海用的改进型西方编号为SA-N-12均采用9M38M2型导弹。据悉,“施基利”系统的主要改进工作在弹上,改进方面如下:
系统增加了指令修正制导技术;
系统对飞机、导弹目标采用波谱识别技术;
目标照射器采用新的软件;
导弹采用新型的火箭发动机;
导弹采用新型信号处理装置;
导弹采用高灵敏度引信装置并增加了测高能力和距离截止措施;
导弹采用大弧形弹道。
因此,改进型的导弹增长了0.2米,射程扩大到38千米。
据了解,改进型“施基利”系统已进行了一些海上打靶试验,发射了30枚导弹,其中5枚导弹要求对付3米飞行高度的目标,所有5枚导弹都命中目标,1991年,在“萨哈洛夫”号巡洋舰上进行过如下试验:3个目标的飞行高度分别在500米(飞机)、10米(导弹)、5米(导弹),用3枚导弹分别成功拦截了这3个目标。
后续改进
改进型“施基利”系统将装备“现代”级的“安静”号。
从苏联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基洛夫”服役以前,相对于美国海军的同期舰艇,其海军水面舰艇的防空能力显得相形见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在装备了“利夫”SA-N-6、“施基利”SA-N-7和“克里诺克”SA-N-9之后,才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舰队防空体系。在东方某国装备了“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国海军舰艇编队中程防空能力的不足。伴随新型具有“宙斯盾”特色舰艇的服役,舰队防空体系已经初显端倪。从目前的形势看,“施基利”很有可能成为该国主力水面舰艇的标准配置,但由于面对具有绝对航空兵优势的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该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的防空任务仍然非常紧迫。由于和欧盟保持着密切的多种合作关系,不排除该国将西方技术移植到“施基利”身上的可能,这样可极大提高水面舰艇的中程防空能力。很多人对于该国耗费巨资购买“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感到困惑,其实,“现代”级的引进不仅仅是为了引进对大型水面舰艇具有很大威胁的SS-N-22反舰导弹,还可以彻底改变该国海军长期以来水面舰艇编队防空能力不足的弱点。笔者以为,现在的“施基利”虽然在性能上没有超越美国的“标准”舰空导弹系列,但其潜在的改型很有可能会有所突破。对于一个海洋大国的海军而言,在航母战斗群组建之前,通过“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引进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制约该国海军在超远程反舰攻击能力上以及中远程舰队防空能力上不足的窘境是有必要的。另外,在和世界造舰水平脱节了很长时间之后,“现代”级的使用经验对热衷于水面舰艇大型化的使用者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