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怎么防治

2025-04-27 08:16: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症状:进入开花期,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绿。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渍状后变色的1~2厘米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病程进展迅速,严重的病株经7~8天即死亡。有菌脓溢出、病程短是本病与枯萎病相区别的两个重要特征。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土壤处理。可与瓜、葱、蒜、芹菜、水稻、小麦等实行3~5年轮作;用无病土育苗。③加强栽培管理。春番茄早育苗、早移栽,秋番茄适期晚定植;高温季节,要早晚浇水,以免伤根。要施足底肥,肥料要充分腐熟。④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向病穴浇灌2%福尔马林溶液或20%石灰水消毒;或灌注100~200毫克/千克的农用链霉素。

回答2:

防治番茄青枯病的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品种选择。

选用抗青枯病品种,如杂优1号、杂优3号、抗青19、洪抗1号、洪抗2号、湘番茄1号、湘番茄2号、秋星、湘引等,各地可根据农事季节等具体情况选用。

第二,农业防治。

①轮作。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②测土施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结合整地,调节土壤pH,可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至7以上。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③培育壮苗。选择无病地育苗,发病重的地块可采用嫁接防病;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④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然后在病穴处撒生石灰消毒。

第三,生物防治。

用青枯病拮抗菌米A-7、NOE-104,在定植前进行大苗浸根处理。

第四,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灌根,每株灌稀释好的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回答3:

番茄青枯病。青枯病靠嫁接和前期预防,得病后没什么特效药。目前嫁接砧木为托鲁巴姆,采用套管插接。种植前撒施石灰,每亩100斤,另外预防药品就是芽孢杆菌类,例如多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严格控制大水漫灌,发现发病可用铜剂灌根,预防效果会有点。希望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回答4:

(1)检疫

首先检疫机构要严格控制线虫的传入和蔓延。果农应检查果园是否有线虫为害,采取严格措施把线虫排除在干净土壤之外。种植时应采用无线虫的带根苗木,最好是经过检疫的苗木。

(2)药剂处理

二溴氯丙烷具有熏蒸功能,乳剂在灌溉水中作用最好,但考虑到对地下水的不良影响,要慎重使用二溴氯丙烷。用1,3-二氯丙烷或溴甲烷(用法、用量与再植处理相同)处理新园及受线虫为害过的老葡萄园,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3)再植处理:

对生产力已衰退或者不能用药剂处理的葡萄园,应考虑重新栽植。用剪刀从树冠以下剪开,把植株移走。不可用铁链拉拔植株,以免树干从上表裂断,把根系残留于土内。清园后至少休闲1年,要经1~4年无寄主的时间才能再植。土地开沟熏蒸,沟深0.8~1.5米,宽1米。新栽的苗木应是无根结线虫的。二溴氯丙烷用量为1399.5升/公顷,施入土深0.5~1米;距离1米;溴甲烷用量为315~390千克/公顷,并用聚氯乙烯薄膜覆盖。如不覆盖,要提高浓度,用量为355.5~499.5千克/公顷。沙土地要用低浓度,入土深0.3~0.6米,距离1.7米。有的用550.5~660千克/公顷的浓度,而不覆盖,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用溴甲烷处理后要延迟10~14天栽植,如用二氯溴丙烷则需经3~4个月后才能栽植。要细心监视土壤中线虫的累积数,越早发现越好。为了保持低线虫量,需做药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