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演戏的人,能以“笑”掩盖内心的局促,能以“哭”来打动对方的心思。
人心都是肉长的,仁慈心、同情心是每个人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利用对方人性中善良的光辉可以照亮自己的世界。用自己坎坷遭遇的愁容和凄凉悲怆的眼泪,可以使对方的感情之水为之荡漾,即便铁石心肠,也会网开一面,答应或者帮助你把事情办成。
作为“一代明主”的刘备,动不动就用“哭”替自己解围,似乎有些丢人现眼。刘备生平善哭,《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问题的事,只要对人痛哭一场就可扭转局势。老百姓调侃,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哭而能够得到江山,应该算是哭得高明,哭得巧妙。
刘备深知“哭”的巨大作用,而且他很会“哭”。
赤壁大战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安排,用诡计夺取了军事重镇荆州。周瑜气得金疮进裂,决心起兵与刘备决一雌雄,经鲁肃劝说才罢兵言和。但周瑜认为刘备占据荆州是东吴称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鲁肃去向刘备讨回荆州。
最初,刘备以辅助侄儿刘琦为理由赖着不还。刘琦死后,鲁肃又去讨荆州,诸葛亮又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来辩护,并立下文书,取了西川后再归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空手而回。
后来,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子,做了东吴的乘龙快婿,孙权又要鲁肃讨还荆州,“厚脸皮”的刘备已经黔驴技穷,问计于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说道:“若是提起荆州事,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便无大碍。”
鲁肃来到堂上,双方互相谦让;坐下来后,鲁肃说:“如今刘皇叔已经是东吴女婿,也就是我鲁肃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有话直说了。”
刘备说:“子敬不必谦虚,有话直说。”
鲁肃说:“小人奉吴侯军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借去许多时日,未蒙见还,今日既然两家结了亲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还荆州为好。”
鲁肃说完后,专候刘备答复。哪知刘备无话可说,却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鲁肃见刘备哀声嘶哭,泪如雨下,不禁惊慌失措,急忙问道:“皇叔为何如此?难道小人有得罪之处。”
那知,经这一问,刘备哭得更加凄惨,俨然哭成了一个泪人儿。
鲁肃被刘备哭得胆战心寒,而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从屏风后走了出来,说道:“我听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主公为什么哭吗?”
鲁肃说:“只见皇叔悲伤不已,不知其原因,还望诸葛先生见教!”
诸葛亮说:“这不难理解。当初我家主公借荆州时,曾经立下‘取得西川时便还荆州给东吴’的文书。可是仔细想想,主持西川军政大事的刘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汉朝的骨肉。若是兴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万人唾骂,若是不取西川,还了荆州又无处安身;若是不还,那东吴主公孙权又是舅舅。所以我主公处于这两难困境,子敬又三番两次地来讨,因此泪出痛肠,不由得放声恸哭。”
孔明说罢,又用眼色暗示刘备,刘备耸肩摇膀,捶胸顿足,又大放悲声。
鲁肃比较厚道,见刘备泪如雨下,放声痛哭,心中便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因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劝道:“皇叔且休烦恼,待我与孔明从长计议。”
这时,诸葛亮说:“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将我主烦恼转告,再待一段时间,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还荆州如何?”
鲁肃见刘备悲痛至极,只好答应。刘备这一哭,虽然是无赖之举,但却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荆州为己有,却伪装一副可怜相。这种以“哭”来保住江山的所谓“大英雄”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备善于“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计。
刘备安定四川不久,因关羽刚愎自用既丢性命又失了荆州,刘备决定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吴国。诸葛亮等人极力劝阻,认为若是率百万大军讨伐东吴为兄弟报仇,是存“小节”而失“大义”。而蜀吴相拼,得利者必是曹操。刘备自称汉室之后,不为复兴汉室而出兵,却为私仇而伐吴,有失大丈夫气概。刘备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桃园结义”的情结始终丢不下,加上百官劝谏,不让他出兵,因此他只好终日以泪洗面。
诸葛亮见此情形,便对刘备说道:“皇上少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云长刚愎自用,今日故遭此祸也。皇上宜保全万金之体,徐图报仇。”而刘备却辩白道:“孤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日云长已亡,岂能独享富贵?若不雪恨,乃负昔日之盟也!”说完,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后,又大哭不已。
就这样,刘备终日泪如泉涌,直哭得泪湿衣襟,血泪斑斑,再加上三天不进水食,每当哭到伤心处,就要昏死过去,一天三番五次地被救醒,连一向诡计多端的诸葛亮也无计可施了。
刘备是哭关羽还是哭他自己,只有他本人知道。不过,他这一哭,却哭出了“义”的形象。
刘备的“哭功”的确炉火纯青,使得这位以“哭”而闻名天下的皇帝死后,智慧超群的诸葛亮也不得不继续为刘家卖命。
人常说,得仁义者得天下,而刘备却是因为会“哭”而得天下。
刘备实在是会“哭”,能“哭”出感情,“哭”出特色,“哭”出风度。他的“哭功”可谓无人可比。
作为一方霸主,能放下面子以情动人来办事,像我们凡夫俗子就更不用在乎了。但并非以情动人就是要像刘备一样哭个死去活来,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但只要是用情,相信这样办事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也算得上极为灵活、极为常规的办事“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