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之由来
T.S. 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1888-1965
英国诗人,1948年以《四个四重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39年创作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该诗语言简单易懂,诙谐幽默但又发人深省。这部作品伴随着韦伯渡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出于对那时的记忆,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改编它,经过四年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就有了后来的《猫》。
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
诗人艾略特的遗孀。在出席1980年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时,她听到了公演的由艾略特的诗改编而成的歌曲,于是她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包括一首《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这是一首对于孩子来说太悲伤的诗,所以艾略特没有把它收入诗集。后来这首诗成为全剧的中心和灵魂,就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猫》的经典曲目《回忆》。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Andrew Lloyd Webber)
《猫》的灵魂人物,没有他就没有《猫》的黄金时代。
这位享誉世界的天才歌剧大师,除了共赢得五项英国劳伦斯奥立佛奖,六项美国托尼奖和三项葛莱美奖,另外还有数以亿计的演出收入。他于1981年完成的歌剧《猫》,现在已经成为音乐剧历史上最卖座的作品之一,除了天才的艺术能力,他要求他的音乐剧每一个细节都完全拷贝首演,保证其作品的高水平。这使得他不仅赢得了“现代舒伯特”的美誉,更有人称他为戏剧界的“比尔·盖茨”。
特里沃尔.努恩
他不仅是《猫》的导演。脍炙人口的《memory》歌词就出自他的手笔。当韦伯用一夜的时间写出剧中的主要旋律之后,特里沃尔反复阅读艾略特的原作,终于抓住了“回忆”这个关键词,写出了歌词。描绘出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情感主线——艰难的岁月,无可挽回的美好时光,以及重回猫家族的渴望。于是,就有了现在的《memory》,有了现在的《猫》。
芭芭拉·史翠珊
如果有人问,你是怎样知道《memory》的,相信99%的人会说是从芭芭拉·史翠珊的版本开始,这是我们最早能接触到的《memory》的版本,在我们还不怎么了解《猫》的时候,就已经为这首如泣如诉的歌曲分外着迷,转而成为芭芭拉的忠实拥趸,以至于不怎么记得起它的原唱伊莲·佩吉(Elaine Paige)了。没有人会说芭芭拉美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只是称自己是“会唱歌的女演员”,然而她却在从流行歌曲到古典歌曲,从歌坛到舞台剧乃至影坛创下了不俗的战绩。虽然她没有参加过《猫》的主要演出,但从未有任何人敢否认她对于《回忆》的精彩演绎。
沙拉。不来曼
SHE唱的吧。。。。就是波斯猫
美国百老汇的由英国歌手伊莲·佩姬(Elaine Paige)演唱的Memory
作为女演员、录音艺术家和制作人,伊莲·佩姬对现代音乐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谱写了她自己在音乐剧世界中的辉煌篇章,并被公认为“英国音乐剧的第一夫人”。
1978年,伊莲·佩姬被哈尔·普林斯选中在音乐剧《艾薇塔》的制作中扮演伊娃·贝隆,并就此以她的实力扫荡了伦敦西区的舞台,并获得了众多的奖项。1981年,佩姬在《猫》剧在伦敦的原创版本的演出中扮演了格里兹贝拉,并成为了演唱其中最经典的歌曲《回忆》的第一人。佩姬在1998年《猫》的电视录制中又重新扮演了格里兹贝拉的角色。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Elaine+Paige
美国百老汇的
是音乐剧里一只老猫唱的,叫什么就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