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背景相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在建国初期为了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增强国力,发展经济。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国引进人才实行商鞅变法。
北魏自建国以来,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2、结果不同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
3、时间不同
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实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公元471年(皇兴五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1)都处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时代;
都面临着增强国力,击败外敌的任务;
都有国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持。
都是封建化性质的改革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对后世影响深远。
(3)都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1.年代不同
2.秦朝那时是七雄争霸,商鞅是为了国富兵强。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改革政治上的一些事。
3.时代想法不同,秦朝是主张“焚书坑怒”。而北魏则是对民族大融合进行改革。
结果不同。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孝文帝的改革则没起到这种效果,北魏还是分裂衰亡了
1、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