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有哪些杰出功劳?为何一继位就要处决秦国的功臣商鞅?

2025-02-23 05:04: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赢驷,秦惠文王,秦孝公长子。坚持变法不动摇,南收巴蜀,西固西戎,东镇强魏,在孝公基础上让秦国实力大踏步前进,是秦国历史上第一次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秦国在他治下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不仅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拥有巴蜀、汉中与,是秦国获得巨大物力,为后世横扫天下积累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本和地缘优势。客观上讲,秦惠文王的历史功绩不亚于秦孝公,堪称有抱负有作为的一代明君。

秦惠文王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商鞅判处极刑,对待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元老,秦国的大恩人,丝毫没有感情,而且是使用车裂这样的酷刑,赢驷的为人不可谓不冷酷。这也是很多商鞅拥趸对他咬牙切齿的原因。赢驷为什么要这么冷酷地对待商鞅?以第三方的角度始终让人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在赢驷的角度,站在一个继位新君的角度再思考,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处决商鞅是新君改朝换代的立威之举。上台之前,赢驷除了太子身份什么也不是,而商鞅却领导秦国变法取得巨大成功,还战胜了强大的魏国,地位和声望均如日中天。商鞅事实上拥有秦国宰相的权力,这个权力是覆盖内政、外交和军事的,相当之大!朝廷官员大部分都是商鞅提拔上来的拥护变法的官吏,就连军队中也要大量的支持商鞅的将领,所以对刚刚上位、根基未稳的秦惠文王来说,不管商鞅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忠君爱国,这种人物存在本身就是非常可怕的。惠文王想要坐稳江山有所作为,就必须把能威胁自身地位的权相商鞅彻底根除。商鞅就戮实质上是君权对相权的斗争和再平衡。战胜这样的政治对手,不仅要结果,而且要形成影响力,所以仪式感也很重要,所以车裂这种酷刑就登场了。赢驷的目的就是要向天下宣布,自己才是秦国的主人,商鞅再厉害也只是臣子,君要臣死,天经地义,更何况其他的人!不得不说,政治上赢驷是高手。

第二,处决商鞅是赢驷借力打力的政治妙招。秦惠文王之所以要杀掉商鞅实质上是为了借力打力。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秦惠文王心知肚明。但是变法客观上却触动了秦国老贵族们的利益。秦孝公在位的时候还能压制住他们。但是秦惠文王刚刚继位需要得到传统势力的支持。这些老贵族们最恨的人就是商鞅。所以为了能给这些人一个交代,他必须杀掉商鞅,平息他们的怨恨。而杀掉商鞅之后这些人就没有理由再闹了。一箭双雕,改革派和保守派两败俱伤,赢驷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第三,处决商鞅也是秦惠文王发泄私愤的必然。与秦孝公不同,赢驷跟商鞅是没有私人感情的,他们的关系很简单,就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而且,这种上下级还有历史恩怨。因为远在惠文王当太子时,因为封地的纳贡被人调包,年轻气盛的嬴驷迁怒属民而招致民变。刚实施新政的秦国要求依法治国,太子犯错也必须受到惩罚。商鞅面对难题,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依法惩处太子及其老师,而不是在权贵前退让。因此,太子赢驷被流徙,太子傅赢虔更是遭受穷鼻之刑(挖掉鼻子)。因此,赢驷在登基之前就与商鞅接下了梁子。太子傅赢虔是秦孝公的哥哥,秦国元老势力的代表,因为这件事情也就对商鞅埋下来仇恨的种子。孝公逝世后,商鞅失去最大保护伞,以赢虔为代表的元老势力当然要疯狂报复,赢驷虽然赞同变法,但对商鞅这个人只有恨而没有情,因而毫不犹豫地对其实施了极刑。(欢迎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