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黑松露的地方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据说在盐边县一带?

2025-05-02 01:06:3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松露最早发现地—会东
1991年11月,《真菌学报》第十卷第四期,刊载了一篇由王云和李子平两位同志共同发表的《中国块菌属一新种》的论文。从此,会东县成为中国块菌模式种发现地,也就是中国块菌(松露)的最早发现地。消息一出,引爆整个食用菌学术界,国外块菌专家、美食家、商人等纷纷前往会东收购采集、收购、品尝块菌,会东的猪拱菌一时疯狂涨价到100多元一斤。

块菌,又称“松露”,是一种与华山松、云南松、栎、橡树的根系共生的天然真菌。因其是被猪从地下拱出,国人称“猪拱菌”、“无娘果”,外部形态呈不规则球形、椭圆形,表面有明显的如桑椹状的突疣,疣突多圆钝,由深网状沟缝分隔。具有独特的香味、口感和营养价值。人类食用松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松露号称“黑色金刚石”,是野生菌的极品,它与鱼子酱、鹅肝酱同被称为三大珍品。在欧洲松露加工产品中最为常见的有松露油、松露酱、松露粉、松露黄油、松露巧克力、松露茶等。会东县境内松露分布十分广泛,全县20个乡镇均出产野生松露。产区面积150万亩,年产松露100吨以上。
1986年,会东县科协在省、州科协和菌协的帮助指导下,在全县开展了野生菌资源野外考察工作,并于1987年夏秋季首次在会东发现块菌,1988年10月会东县科协把发现的块菌标本送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用菌专业协会,后转交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卯晓岚教授(中食菌协常务理事)协助鉴定,1989年6月卯晓岚教授亲笔回复,鉴定出“夏块菌”和“肠曲块菌”两种。

1988年12月,在省菌协二届换届选举会中的大会经验交流会上,省菌协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会东县科协副主席李子平同志,专门以《凉山州野生菌资源考查情况初告》为题进行发言。期间李子平同志汇聚有关科技人员,还初步发现鉴定认定出“佩里格德块菌”、“凹陷块菌”等种。
1989年11月,时任中科院沈阳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兼沈阳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的王云同志到会东县考察食用菌,现场参观县科协收集的块菌标本,并留证领取品种标本6个,1990年3月出证回复,鉴定出:发现新属“川滇松毛茯芩”和新种“民德块菌”、“马头山巨孢块菌”3种,1991年11月,王云和李子平共同在真菌学报第十卷第四期发表《中国块菌属一新种》的论文。至此,会东县成为中国松露最早发现地,也被学术界认可。

回答2:

我国黑松露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与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产量较大的主产区包括

四川省的会东会理,高黎贡山,云南永仁县,四川省攀枝花等地(目前攀枝花市被誉为中国的“块菌”之乡 )。中国黑松露品种复杂,根据《中国块菌属研究概况》指明,我国松露品种多达几十种,但实际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仅为5种左右

回答3:

中国黑松露的发现最早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地区发现的,也就是我国云南四川交界处,位于中国块菌之乡的盐边县,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