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这课启示我们要如何对待学习

2025-02-23 21:16: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论语十则》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了独立思考与复习。

2、哪些语句强调了谦虚?哪些语句强调了独立思考?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3、《论语十则》板书设计:

谈学习态度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

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论语十则》个别词语解释一览表:

(1)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在这里指“孔子”(2)曰:说道。(3)时: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4)习:本文指鸟多次飞行,这里引申为诵习、复习、温习等。(5)说:通“悦”高兴。(6)朋:同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互成为“朋”志趣相同的人互称为“友”。(7)愠:恼恨,怨恨。(8)君子:指道德上有良好的有修养的人,是名词作谓语,翻译时前面加判断词“是”。(9)日:每天,每日。(10)省:反省。(11)三,泛指多次。(12)为:替。(13)谋:出主意,谋划。(14)忠:忠实。(15)信:真诚,诚实。(16)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7)温:温习、复习。(18)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19)为:动词,成为做。(20)罔:通“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1)殆:通“怠”,有害。(22)诲:教导、诱导。(23)知:知道,懂得。(24)(后一个知)聪明。(25)齐:相同。(26)行:走路。(27)必:一定。(28)择:选取。(29)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30)从:跟从,学习。(31)士:有抱负的人,有地位的人。(32)

弘毅:强毅。(33)重:重大。(34)凋:凋谢。(35)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第一则主要讲了学习的愉快,友谊的珍贵,个人的修养

6、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是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学”与“习”之间的关系?

答:孔子将“学习”与“复习”即“学”与“习”两个密切结合起来,在“学(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习(复习)”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哪种阿关系?

答: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9、从第六、七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在生活中,作为个人,要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10、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高洁傲岸、不畏严寒。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11、请你摘录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著名的故事。

答: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刘邦“约法三章”。

12、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功课是“炒现饭”没意思,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