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把小舟的外形比喻成舴艋)夸张(将自己的愁绪夸大,连小船也载不动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舟轻愁重"是由李清照第一次写出,虽然前任也有提过,但不如李清照写得好,这个典故在之后也常被引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有人评价说“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找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有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的小船...
或:
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闻说”“也拟”,产生去泛舟的念头,以消除愁苦,不过,又转而否定了计划.“只恐....载不动....”一句写出了自己沉重的哀愁.词人使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也就使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更生动可感.
我们也有这个作业,举手之劳。
《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找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有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的小船...
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化无形的愁为有形,表现自己内心愁苦的厚重,想想奇特,手法新颖。
(老师讲的~~~)
由赏春的意兴到厚重的忧愁再到唯恐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愁绪的情感转折。
我敢肯定你是我们班的同学,说一句你很强大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