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说的是对身外的世界、自我的思维,不做任何错误的迷恋和贪取,也就是不执著,或者具体说应该是不妄执。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有正确的认识见解,放弃对一切自我的欲望的贪婪。人的心本来是平静如水的,因为有了外境界的缘与自身贪嗔痴等无明,才会在心中生起感受,而后生出种种欲望的追求和执著。
记住,一切色、声、香、味、触受、感受……只要做到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心的思维只限制在需要的时候,该停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行动。即不是静如止水,也不是动如波涛,如同水的流动一样,自然、随顺,不去刻意的控制,不执著于任何意念,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这样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佛法讲不执著,不分别,讲放下,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时时为了某种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就是妄执,只有放下欲望的约束执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为达到什么得到什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做应该做的事,这才是简单而实际的觉者生活。
当任何时候,任何人提起他或她的时候,就好像是在提一个陌生人一样,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