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面

2025-04-29 03:27: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毫无疑问地,你在工作上是一个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

如果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批评你不善于与人合作,使你产生一种罪恶感。总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形象被别人大打折扣。

在一个团体中,这种“讨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为“寄生依赖者”一一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的价值。

他们每天工作动辄超过十几个小时,就连节假日也不放过,在他们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之际,却日渐疏离了与家人的关系。

还有的人,则是缺乏自信,担心拒绝别人,就好像表示自己太懒惰,太不通情理,会遭受责骂。他们害怕别人的权威,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只得点头说“好”。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

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妄想完成每一件事,这根本是在自找苦吃。你真正该尽的责任是,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

你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确定究竟哪些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对自己道德意识的认同。

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

,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挤压你的不快,

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头来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有时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回答2:

首先就是要明白,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认同么?我觉得不全是,更重要的是自己活得满足。我个人更喜欢拿自己和自己做比较,我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进步了一点,还是更堕落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进步,我觉得只要能持续的进步下去,人活得就很有意义,很满足。
如果你对于成功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准,比如说,有100万存款,那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前,你一直都会处于非成功,也就是失败状态。这样的定位很不好。你会觉得很沮丧。我觉得生活中每天都可以成功。比如我制订了一个新的健身计划,一周以后,我完全执行了,这就是成功。处处都可以得到成功,这种满足感、成就感是来自你自身,而不是大众的价值观。
就像一天早上没洗脸,上街会感觉所有喵到自己的人都会注意到自己眼眶内的眼屎。其实你走在大街上,没事谁会观察每一个人的眼睛里有没有眼屎啊。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有时候你做了一个举动,貌似全世界都静止了,都在注视着你,其实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大家没有因为你改变什么。你只是匆匆过客而已。话说回来了,就说大家会注意到你,会评价你,但又会对你怎样呢?很多网络事件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过一段时间,不也都记不住了么,何况你是一个在普通不过,都不值得提起的人。

回答3:

生活中,我们习惯了由父母、师长指点着升学、工作、恋爱。哪怕违背了自己心底的声音。但事实上,只有选择符合内。心想法的生活,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们习惯了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习惯了拿报纸上某个人的伟大成就与自己相比。其实只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并相信自己的能力独一无二,我们可以活得很好。
  
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他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楼跌落谷底;但是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始第二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
  
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史蒂夫·乔布斯一直都在以行动追求他的最爱,一直都在做自己的老板。是他缔造了苹果神话,成为众多企业家心中的偶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人生,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才会拥有快乐的人生。如果你想让自己快乐、幸福地生活,就要找到自己的角色,不要模仿别人。
  
你究竟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创业者,不是由别人来评定的,它只源自你的内在本质,你的本质是什么,你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一切,你只能靠自己的内心和直觉来发现,所以,你必须倾听自己内在的呼唤。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就像是两个酒杯一样,有大有小。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酒杯,都只有在装上酒后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和用处。人活在世上也是一样,不管外界用什么标准来评判我们,我们都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用正直的行动努力地生活,去实现梦想,才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

回答4:

人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活着别人的眼里。还有做人要中肯,自然就会有底气。自信,自强,有一个自己健康的心里,就不会想去迎合别人而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面了。

回答5: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的否认之前,那么这种思想所形成的视角、背景、判断以及它所述说的意义,都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和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性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这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想又是否可以成为价值观的由来。[1]
特点
稳定性和持久性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历史性与选择性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主观性
指用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这些标准都可以称为价值观。
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重要性
1.价值观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2.价值观利益上的互动和协调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3.价值观信息上的沟通是健康人际关系形成的关键
4.价值观实践上的一致是人际关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