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 课程分为八大领域 问:高中开设了哪些新课程?如何设置? 答:高中课程分为8个领域,必修学分为116分。其中,技术、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设置的学习领域。 高中新课程八大领域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外语 10 数学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6 科学 物理 6 化学 6 生物 6 技术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新设置课程详表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举例)说明 技术 技术信息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等5个模块 通用技术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 2两个模块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等7个模块 艺术 艺术共四个系列16个模块:系列1(艺术与生活):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系列2(艺术与情感):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系列3(艺术与文化):民族民间音乐、图形的奥秘、舞蹈与服饰、中外戏剧欣赏系列4(艺术与科学):音乐与科学、材料与造型艺术、乐舞与身心健康、影视特技 音乐共6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美术共5个系列,在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系列中开设若干模块供选择 -关于选课 选课依据学生特点 问:新课程强调选择性,学校如何开设选修课?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学生选课? 答: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有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为满足学生不同的潜能与发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另一类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两类选修课程的开设体现了高中课程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方面的兼顾和整合,也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是共同基础中的个性发展。 所以,家长首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尽早树立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其次,应该与学生一起研究《选课指导手册》,与学校的选课指导教师或班主任沟通,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选课计划;最后,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 -关于实践课程 实践课学分应达23个 问:在144个毕业学分中,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修学分要求。这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家长应如何认识?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学生课程八大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它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独特的必修课程,目的是要让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实践和服务的学习体验。发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家长首先需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述目标,对其包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与社会实践(6学分)三方面内容有所了解。新高中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年必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累计必修学分必须达到23个,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最低毕业学分的16%。因此,家长应该积极支持、敦促学生参加学校组织或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 其次,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例,它的学习形式一般来说是由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来自现实生活、有实际意义并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然后亲身经历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等一系列真实的研究过程,持续的时间可以是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主要是依据研究课题实行个性化操作。 关于学分 学分不可能提前修满 问:新课程规定,学生要修满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如果某个模块没有通过,是否可以参加补考或重修?如果修满学分可否提前毕业参加高考? 答:可能要在毕业会考方案最后确定后,才能回答此问题。但根据教育部目前的实验课程设置方案,不会出现提前修满学分的问题。会考方案预计在新学年开始前就会公布。 -关于教材 学生不必每种教材都读 问:新课程将使用多种教材,这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答:教学采用一纲多本的方式。学校只用教材去实施教学,而评价学生和教育质量是面向课程标准的、脱离某一个版本教材的,所以教材版本的差异在高中课改后不是关键问题。按教育部要求,每种教材的使用范围不能超过60%,在北京大约是50%。学生不用每种教材都学,只要按照老师的教学,使用所选择的那种就行,千万不必一一读到,增添没必要的负担。但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多参考几种教材,有利于拓宽视野。3年前,一场被评价为革命性、颠覆性的中国高中课程改革,在孔子故乡发轫。齐鲁大地190多万高中生和10余万高中老师的命运蛐驴胃亩转弯?/p> 毕业学生认可社会实践一,肩负起更多探索的责任。 这个暑假结束前,为了解学生对已实施3年的新课改的意见,实验中学面向400名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在回答“你认为我校课程实施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的问题时,并列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社会实践开展的丰富多彩”和“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 教育部的新课程方案,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实践,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被设定为必修课程,必须修满23个学分,而且专门增加了技术和艺术两个新科目,同时学校要根据地方特色设置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 手语进入高中选修课程 “是一种公益性语言,可以帮助聋哑人。” “不仅是这样,手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无论正常人和聋哑人都可以使用的沟通方式。” 《手语》是实验中学开设的30多门校本课程之一,在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设表上,这样的课程还包括陶艺技法、烹饪知识、影视艺术、齐鲁文化大讲堂等。手语课的老师是学校专门从特教中心聘请的。不过,更多的校本课程,由实验中学的老师自主开设。 3年来,实验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已颇成体系和规模。每年暑期,学生都可以在超市服务、列车乘务实践、学农、参观考察重点大学、赴井冈山红色之旅、国外考察活动等6项活动中任选参加,寒假由学生自己联系社区服务。每年参与活动的学生能达到在校生的70%。 薄弱校课改在走形式 “我们一开始对新课改很重视,参加了很多培训。 跨年级选课方案的流产 3年前,还未入学的实验中学高一新生王岳晗参加了一次社会上组织的特殊培训,题目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概览。举办这个培训班的“专家”给王岳晗描绘了一个让她无比向往的高中生活:学校会开很多有意思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 强调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之一,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方案,8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选修部分的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此外,学校还可根据当地情况,开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在144分的总学分中,选修课程占22分,其中校本课程占6学分。 “我们一心想完全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实行大走班,年级界限也打破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跨年级选课。”走班是基层学校对选课的一种形象说法。改后的“过渡方案”,在这份过渡方案中,大走班被取消,在同年级内任意选修也没能实行。 高考指挥棒下的新课改 学校确定开什么课,学生在已开的课程范围内根据兴趣选择,这个思路确定后,新的问题随即产生:如何确定哪些课开,哪些课不开? 事实上,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高考考不考? 不仅是实验中学,几乎在所有学校,这3个问题的答案,就决定了他们开什么课程,新课改如何改。 “我们开设各类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集中在高一和高二,高三要全面收缩,备战高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2007年6月7日,在进行了3年的探索后,山东省717953名首批参加新课改的学生,走进高考考场。 所有参与新课改试点的省份,均享有高考自主命题的权利。山东省最终确定的高考方案为“3+x+1”。3代表语数外三门基本课程,x为文综或者理综,1为综合能力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这是山东省适应新课程改革在考试上的创举。 据记者了解,到底考不考这个1,教育部认为,增加考试科目,会增加学生的负担。1能检验各个学校开设新课程的情况,是引导学校开足开满课程的方法之一。教育部同意考,但分值要从100分降到60分。 两个校长的新计划 准备在今年开学后,继续推进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把科研、分层次教学和课堂教育改革同步推进。“我相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但方案有些理想化,难于操作。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改进。”对于新课改的推进,最担心的还是资金和师资问题。 明年的高考,这个‘1’到底考不考,现在还没有定论。”
首先要肯定课改,那是社会和教育的需要。就像上面的朋友说到的,高中,最终决定命运的还是高考。高考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而课改的加入就增加了这个标准,例如天津,大学的录取在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是参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课改引入了,学分,趋向大学化,具体的,每个地方不同,就不多做赘述。基本的学分的修满是毕业的标准,学校会根据自身学校的状况和条件来安排选修课,这也是可该的一个亮点。学生可能成为课改的试验品,会用新教材,等等。无论怎么样,课改都是大胆的尝试,还是很有意义的。 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不取消,再怎么课改也是徒劳。 我在省重点中学,高二的时候,我喜欢的美术课和音乐课就没有了。到了高三,除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剩下的都是主课了。高中三年就开了一次运动会。没办法,学校也是被高考逼的吖!
高中新课程八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