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的争议广告

2025-04-24 01:05: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扬正气,促和谐”、拒收红包公益广告
【广告主旨】扬正气,促和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画面一:老师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又考了全班第一!”家长双手奉上红包致谢,老师阻止并微笑着说:“你在伤害我!”
画面二:医生走出手术室对患者家属说:“好了,病人终于脱离危险了!”家属双手奉上红包连声致谢,医生拒绝并沉痛地说:“你在侮辱我!”
画面三:职能部门公务员办完审批手续后,双手将材料递给办事人:“你的审批手续全办好了!”当办事人双手奉上红包时,公务员拒绝并严肃地说:“你在藐视我!”
画面四:驾考结束后,考官高兴地告诉学员:“恭喜你啊,考试通过了!”学员双手奉上红包,考官拒绝并敬礼说:“请你尊重我!”
字幕+画外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扬正气促和谐
这个广告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主要是因为其创意比较特别,能把送红包这个老生常谈、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并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将特殊行业、权力部门拒收红包,倡导广大人民群众不送红包的正确主旨广而告之,所以能够引发观者的思索。
从广告中不难看出,广告的立意非常好,当然,广告的细节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瑕不掩瑜,这依然是一则充满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的公益广告。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送红包也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红包充当着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一直以来,关于红包的是非对错就没停止过。先有送红包的还是先有收红包的,这个话题就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难以考证,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关注到这一现象,并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来提醒有关部门不能成天光是嘴里喊“拒收红包”,还要把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提醒当权者要坚持操守,清正为官,给百姓留下一个好口碑;提醒我们老百姓端正心态,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助长社会不良风气;提醒全社会都“扬正气,促和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杜绝红包授受,打造一个公平干净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