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是怎么定义天黑的

2024-11-22 14:36: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天文学中有个专用概念叫做晨昏蒙影。

由于大气的折射和散射,天亮和天黑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不是瞬间发生的。天亮的过程叫做晨光,分为天文晨光、航海晨光和民用晨光三个时间标准;天黑的过程叫做昏影,分为天文昏影、航海昏影和民用昏影三个时间标准。这两个过程、6个时间标准合称晨昏蒙影。

也就是说,民用昏影终,是天文学定义的民用天黑标准;航海昏影终是天文学定义的航海用天黑标准;天文昏影终是天文学定义的天文学用天黑标准。这时,如果天气晴朗,最暗的6等星开始出现。

相关标准的昏影终时间到次日晨光始的时间间隔,则是天文学定义的、相关标准下的夜晚时间。


以下选自金祖孟等编著《地球概论(第三版)》

晨光以日出为终止,存在一个晨光始的问题;昏影以日没起始,存在一个昏影终的问题。晨光始和昏影终,都以一定的太阳“低度”为标准。按不同的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民用晨昏蒙影、航海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它们的晨光始和昏影终的太阳“低度”标准,分别是6°,12°和18°(图      1)。

——天气晴朗时,日轮中心自地平落入地平下6°的一段时间,曙暮光的强度,对正常的户外活动足够明亮,室内无需照明。这段时间称为民用晨昏蒙影。任何时候,全球约有5%的地方处于这种状态中。  

——当太阳位于地平下6°—12°的期间,户外活动已嫌太暗,室内工作需要照明;天空中的亮星已经显现,但远方的地平线仍清晰可辨。这段时间是航海测星(测定天体的地平高度)最适宜的时机,故称航海晨昏蒙影。

——真正的黑夜来临(或结束),是太阳落入地平下18°时开始的。这时,肉眼可见的最暗淡的星开始显现,天空完全黑暗,天文晨昏蒙影告终。

晨昏蒙影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太阳自地平落入地平下18°所需的时间。这段时间的长度,可根据太阳周日圈与地平圈的交角大小(90°-j     )来推算。太阳如垂直落入地平,这段路线最短,曙暮光持续时间也最短;太阳周日圈愈倾斜,曙暮光持续时间便愈长。由此可知,晨昏蒙影的时间,随纬度增高而增长;也略因季节而变化(因为太阳周日圈的大小因季节而不同),二分较短,二至较长。 

图2 是冬夏二至时,北半球不同纬度一日内的白昼、黑夜和晨昏蒙影时数的近似分配。夏至日,北纬60°的地方,整夜处于民用晨昏蒙影状态中,前一天的黄昏尚未结束,次日的黎明便接踵而来,通宵达旦,天空不黑。这种高纬度夏季奇特的天象,被称为白夜。事实上,夏至那天,纬度高于48.°5N的地方(66.°5—18°),便没有真正的黑夜。南北两极地区冬季漫长的极夜,大部分时间是白夜。那里的真正黑夜,每年只有两个月左右。

回答2:

就是指行星没有被恒星的光线直接照射的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