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与其《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请给出简洁较准确的答案`` 谢谢!
2025-04-29 10:17: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本词写于州定惠院寓居时,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开头两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写出幽独凄清的心境。接着“谁见”两句,说只有比人独自往来,“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下片把两者合在一起,“孤鸿”也就是写作者自己。有一说是苏轼被贬惠州,惠州有温氏女,年十六,颇有色,见了苏轼,一往情深,时常在苏轼的窗外徘徊,听苏轼吟咏。不久苏轼再贬儋耳(今海南儋县),渡海南行,及三年后苏轼遇郝回互惠州,女已卒,葬于沙州。苏轼十分伤感,因作此词,后来即被衍成一则爱情故事。但近人多认为是好事者附会之辞,不足为信。抒写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鸿,下片以孤鸿暗比幽人。惊魂甫定,顾影自怜,不肯栖寨支上的孤鸿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这是本词艺术形象的特点。而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似非吃烟火食人间语。最后两句写宁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寄托遥深,品格高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传统的词评家把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然后把苏武归为豪放派词人之列,这种分法过于简单,也过于武断。其实“风格是性格的表现”,这是常识,而人的性格总是复杂的多面的,特别是风流惆搅、才华横溢、清高孤傲而又多愁善感的苏东坡,他的理想,他的学识,他的兴趣,他的性格自然是立体的复杂的,那么他词的风格自然也是多样的,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婉凄切,柔肠寸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胸襟开阔,见解卓越,哲理深送;《蝶恋花》(花褪残红奇古小)的蕴藉有味,感人至深,恐怕柳永的婉约词未必能过。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则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武滴居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元丰二年(1079)秋,苏武因被莫须有的“乌台诗案”所诬入狱,差点性命不保,由太皇太后出面相救,才免去一死,事后贬谪黄州。这是他生平遇到的第一次大挫折,对其人生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苏武的大不幸,又是苏武的大幸,也是中国文坛的大幸。从此他真正成熟了,他的词也成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总之,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回答2: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回答3:

前一首表达的感情是孤独落寞的,而后一首借写古人来衬托自己,功业无成而华发早生。
首先在感情上不同,其次是心境不同。

回答4:

我仅仅是背了,其意自见.前者乃独自哀愁,纵使有豪宅一所,却知音难觅.后者是以先人之伟大,衬托自己的渺小,无能,亦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