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造体系对内生矿产的控制
(1)构造体系多级控矿规律
在一个巨型构造体系内,一般说来一级构造控制大的成矿区或成矿带;二级构造控制局部成矿带或矿田;三、四级构造控制矿床、矿体或矿脉。所谓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并不一定相互平行,而是按构造体系的组合规律,依一定的形式排列。因此在找矿勘探时,需要根据构造体系中各级构造成分的序次关系和组合规律,以及它们对于矿产在空间分布上的控制作用,指出找矿的方向。
在岩性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属于同一构造体系的序次、级别和性质相同的平行结构面,彼此之间常有大致相等的间隔,致使所控制的矿产具有等间距排列的规律。
(2)构造体系复合控矿规律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造体系复合处,是应力集中的地方,那里岩石破碎,岩浆活动频繁,利于内生矿产聚集。
在相互复合的构造体系之中,必有一种构造体系对矿产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它的主导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决定着成矿带总体的走向;而与其他构造体系复合处,是矿产聚集的有利地段。
(3)构造体系不同部位控矿规律
同一构造体系的各个部位,由于应力分布的状不同,对矿产分布的控制情况也不相同,往往有这样的迹象,在构造体系中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段,常是内生矿产聚集处,如山字型的前弧、反射弧和脊柱都利于内生矿产聚集。
另外,受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构造带,它在一个方向受到挤压,而在垂直的方向受到引张。这种差别也可影响到矿产的分布,使矿产在特定部位富集或在同一构造带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种类的矿产出现。并且按着构造带的应力作用效果有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规律,而有从中心到边缘矿产具有对称分布的特点。
(4)扭动构造或旋扭构造影响矿产迁移集中的规律
扭动构造除了可提供成矿的空间条件外,还常常作为一种动力条件促使含矿岩浆或含矿熔融体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迁移、聚集成矿。因此,在许多地方,扭动构造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控矿作用。
2.构造体系对外生矿产的控制
(1)构造体系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展布
例如,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盆地的展布是受着新华夏系的各级构造所控制。它的第一级构造沉降带控制着油区的分布,而油区中的各个油田则是由形成这个第一级构造的构造运动所产生的第二级,第三级乃至更低级的再次构造所控制。再如,我国东部纬向构造带、北东向及经向构造对我国古生代煤田沉积盆地的展布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2)构造体系复合处,常形成有利于外生矿产聚集的环境
例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造体系的负向构造复合处,沉降最深,沉积物厚度最大,特别是边沉降、边沉积的地区,对于盐类矿产等是有利的成矿条件。在两个升降方向相反的构造复合处,可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常是厚煤层形成的地方。
(3)由于构造体系的复合,可使沉积矿产的出露方向与原来的沉积盆地方向不一致
例如,我国内蒙古有的煤田,煤层走向为北北东向。通过对构造体系的研究,认识到北北东向构造是后期复合的构造,而沉积盆地的走向原为北东向或东西向,也就是说沉积盆地的分布是受华夏系与东西带以及两者复合的控制;而煤层中的褶皱则是新华夏系的构造成分。根据所认识到的这一复合关系,在内蒙古掩盖地区找到了隐伏煤田。
(4)同沉积的构造活动和晚期构造运动常可影响到外生矿产的富集程度和变质程度,晚期构造对外生矿产的保存和破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新华夏系沉降带中含油地层沉积时由于新华夏系构造的活动,其隆起带在缓缓上升,其沉降带在慢慢下降,这样的构造环境,提供了生油层的巨厚堆积和防止有机物腐烂逸散的有利覆盖条件;新华夏系的扭动构造和由它导生的旋扭构造,对于油气的移聚和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