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张勋那样如狼似虎的人怎么清朝完了还要给旧主缚仪恭敬的下跪呢,投靠了新主的人怎么"不忠"

2025-05-04 21:11: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辫帅张勋的12天“丁巳复辟”,查前究后,还是可以发现几点原因:
其一,政治投机。对当时来说,延续帝制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康有为保皇、袁世凯洪宪称帝,都是这股封建思想作祟,张勋为宣统复辟,迎合了这一股暗流,却违逆了历史的大潮。张勋有个说法:“至于往事,在勋感受旧恩,恩图报称,博浪之锥,止于一击。"前一半”感于旧恩“我在下一段有介绍,后一半张勋坦白说是 “博浪之锥,止于一击 ”。何谓博浪之锥?是说张良在博浪沙铁锥袭秦始皇,这博浪一语说出了张勋政治投机的心思,一旦功成,则一人下万人上。果然,张勋拥溥仪复辟之后,不改元,而且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二,张勋强烈的感恩个性导致的愚忠。张勋的家乡奉新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曾每家奉送瓦房,管吃管住;民国时期,在北京求学的江西籍人士,只要求到张勋名下,一切包圆。张勋对清政府也是忠心耿耿。陶菊隐先生记述说: “西狩时,护驾口外,夜不交睫,为西后所激赏,许以不次迁擢。张感镌心骨,叩首不已,其忠于清室之念,盖胚孕于是时。”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一是张勋是尽责之人,“夜不交睫 ”,为护驾,可以一夜不合眼;二是西太后赏识,说了几句表扬的话,我估计也是随便说说的,他居然就感激不尽了,要“感镌心骨 ”。其后来 “乃约所部不剃发,违者斩首 ”,因而得了 “辫子军 ”之名。他的愚忠,也是少有的。这也是他后来不计后果、复辟清廷的另一大原因。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