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的梗死灶。它是脑梗死的一种。只是因为发生闭塞的血管较小,病灶较小,所以一般危害较小。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塞的一种,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绝大部分病人是通过CT扫描或核磁共振扫描以后,在基底节区发现的直径小于一厘米的一个梗塞灶,发病机制是在脑血管末梢出现梗塞,影响范围小,通过代偿后就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主要是病理上的改变,表现为大脑的中央灰质和白质交界比较浓缩的部位出现小的点片样的梗塞灶。
所谓腔隙性脑梗死,是对梗死面积而言,小于15mm的梗死。常常见于大脑皮层,皮髓交界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区域,病变考虑累及到大脑深部深穿支动脉。由于累及的部位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可以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疼痛,言语障碍,笨拙,饮水呛咳,吞咽费劲。对于这类的病人,首先要积极的发现及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以防止梗死的再次出现。
腔隙性脑梗塞指的是脑血管深穿支的梗塞,梗塞灶比较小,治疗和脑血栓没有区别.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很多老人都有,和脑梗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