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一体积不同
竽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笙的体积比竽小,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
区别二结构不同:
竽的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
笙是象凤之身,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
区别三实用不同:
竽是古代乐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使用,而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笙
竽和笙的区别如下:
1、大小不同
笙的体积小,笙长四尺;竽的体积大,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
2、簧数量不同
笙簧少,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竽的簧数量较多,三十六簧。
3、管数不同
笙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竽管的数较多,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竽
百度百科-笙
大小区别:首先笙的体积比竽更小,且竽的簧更多。
结构区别:根据东汉古籍《说文解字》里面记载,笙,十三簧,象凤之身。隋唐时期的笙有13、17和19等多种,最后17簧流传了下来,到了明清年间,笙更是分为了17簧、14簧、13簧和10簧,而现在人们使用的笙主要为13、14、15、17等多种。
演奏区别:竽则拥有着更大的体积,并且其采用了三十六簧的设计也预示着竽比笙需要更强的演奏技巧。
笙的演奏技巧:
笙的演奏技巧有:顿音,倚音,跳音,双吐,三吐,碎吐,花舌,喉舌,颤音,复调,多种和音等。花舌又分细花舌,粗花舌,爆花舌等种类。
“在散板,华彩的地方是展现个人技巧的最佳时机”一个著名的日本指挥家曾说过。最明显的比如葫芦丝,巴乌,竹笛等管乐,都用笙的技巧—双吐,三吐等。
笙的演奏技巧是所有吹奏乐器中最为丰富的,做为簧片乐器的鼻祖,笙技巧的影响下不仅大大丰富了管乐的表现力,在世界音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竽百度百科-笙
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竽和笙都为匏类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记载竽为36簧。在东汉的古籍里,记载笙的形制。《说文解字》中有:“笙,十三簧,象凤之身”。《宋书·乐志》说:“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隋唐时期的笙有19、17和13簧多种;后来又流行一种17簧义管笙,这种笙在17簧以外另备两支“义管”供转调时替换用。后来19簧笙也失传了。北宋景德三年(1006),宫廷乐工单仲辛制作19簧笙,此后19簧笙在宫廷和民间又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明、清以来,流行的笙多为17簧、14簧(方笙)、13簧和10簧。现在民间使用的笙有13簧、14簧、15簧、17簧等多种,但以14簧、17簧最为流行。
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推测它们可能是为折叠管而设置的。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