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国内发生动乱,君臣之间争权夺势,闹得百姓不得安生。孔子怕遭到灾祸,也带着少数几个弟子逃到齐国。
齐国的国君和大夫对孔子很尊敬,盛情地款待他,并且请他欣赏音乐。
有一天,齐国的乐人专门为孔子演奏“韶”的乐章,很得孔子的欢心。他听得入了迷,竟一连许多天都在回味着“韶”的音律,把肉的味道都忘记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说:
“真想不到呀,音乐感人之深竟能达到这样的地步!”
这时候有人问孔子说:
“先生,韶乐您欣赏过了,武乐您也听了,现在请您发表一下看法,是韶乐好呢?还是武乐好啊?”
孔子不假思索地说:
“当然是韶乐好呀,它的声音、旋律美极了,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极好!至于武乐嘛,当然声音也是很不错的,但意思不够美呀……”
因为韶乐是虞舜时代的乐曲,孔子向往那个时代,所以极力赞美韶乐;武乐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因为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讨伐商纣而来,孔子不赞成,所以对武乐也有看法。
成语“尽善尽美”就是由此而来,意思是形式和内容、外表和实质都好到了顶点,后来人们用它形容事物达到最美好的境地。